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赤峰学院概况



赤峰学院位于闻名遐迩的“红山文化”发祥地——内蒙古赤峰市。学校创办于1957年,时为赤峰师范学校。2003年更名为赤峰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16年,被确立为全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同时被列入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2024年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占地面积1320亩,固定资产总值11.8亿元,拥有纸质图书147.28万册,电子图书77.48万册。设有19 个党政管理机构, 4 个教辅机构,25 个二级学院,3个附属单位(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其中附属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655人,其中,本专科生13823人、研究生713人、留学生119人。

学校现开设本科专业56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14个,一本招生专业4个,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自治区提质培育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十四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3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70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121人,副高级职称4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73人,博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5.9%,“双师型”教师 329人,硕士研究生学术导师191人,实践导师207人。先后获批各级各类荣誉或称号的高层次人才137人次,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自治区“111人选”1人,自治区“321人选”8人(一层次3人、二层次5人),自治区“草原英才”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创新人才”8人(一层次3人、二层次5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西部之光”自治区十大百人计划2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11人,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四类人才1人、五类人才23人、六类人才43),赤峰市“玉龙英才”27人。入选“英才兴蒙”工程二层次团队1个,“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1个,赤峰市“玉龙英才创新团队”1个。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教学名师11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8人。

学校拥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普基地81个,其中,科研机构62个,科普基地19个。包括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科研机构16个(包括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社科研究基地12个、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自治区级科普基地14个(包括自治区社科普及基地1个、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7个、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5个),赤峰市级科研机构3个,赤峰市级科普基地 4个,共建科研机构2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包括研究院9个,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9个),二级单位研究所21个。

“十四五”以来,学校共获批科研项目190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项,部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789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42 篇,出版专著、教材、编著等273部;获得市级以上政府奖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8项。

2019年学校成功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创建赤峰大学的战略部署,擘画了学校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2022年,学校启动实施了“百名博士下基层下企业”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赤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创建赤峰大学。同时,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总投资8.5亿的校园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新时代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赤峰学院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朝着创建赤峰大学和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全力奋进。


(数据截止202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