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全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主题实践研修培训班系列活动报道
2025年7月20日至24日,“追寻领袖足迹”全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主题实践研修班(赤峰地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区的67位思政课骨干教师,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先后前往赤峰博物馆、赤峰辽代历史博物馆、红山文化博物馆等地,通过主题讲座、现场教学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在“研”中提升政治素养,从“学”中深化育人见解。
7月21日上午,在赤峰学院举行开班仪式后,赤峰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考古学者孙永刚作了题为“文明探源 何以中华”的专题讲座。讲座以红山文化为切入点,分三个层面递进展开,运用“物史互证”的方法,阐释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作用、价值及早期“多元一体”格局的脉络。这场兼具文化史深度与思政课属性的讲座,让学员们深刻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基因与历史底蕴。
21日下午,赤峰学院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齐建萍作了“物史互证 何以中华”的主题讲座。讲座从人类生命根系、中华民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维度展开,并结合赤峰相关体验馆的展陈设计思路,解析了实践路径。随后,学员们参观了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重点观摩了“五个共同”展区,借助实物展品、数字交互技术及360°环幕文物展示,深切体悟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与交融历程。
7月22日,研修班学员在喀喇沁旗参加“追寻领袖足迹”主题实践研修,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首站走进马鞍山林场、马鞍山村,了解乡村振兴实践;下午,教师党员在雷营子村重温入党誓词;随后进行素质拓展,体会团队协作意义。
7月23日,学员们来到红山文化博物馆。大家依次参观各个展厅,通过文字、文物、图片、沙盘、多媒体等展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悟了红山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厚重底蕴。下午,学员们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行程的第一站——临潢家园社区。展出的民族服饰、用品,生动体现了“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园”这一理念。当晚,全体学员在赤峰学院进行集体备课,来自全区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围绕本次研修的所思所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7月24日上午,“追寻领袖足迹”全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主题实践研修班结业仪式在赤峰学院博物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慧敏老师、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孙亮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号召全体学员以此次实践研修为新起点,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增强身份认同与职业荣誉感。
此次“追寻领袖足迹”全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主题实践研修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以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为契机,持续推动思政课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对:丁滢(学生)、王煜森(学生)
审核:永胜 、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