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院区口腔修复科


口腔修复科的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赤峰卫生学校口腔门诊部,当时仅有简易五官科椅子、牙科油泵椅及简易电钻。当时工作人员5人(吴继、王宝琴、李树清、苏珂赪、陆玉琴等)开展胶连义齿、锤造冠桥等修复项目。1980年附属医院建院时,赤峰卫校口腔门诊纳入医院,成立附院口腔科,包涵正畸、镶复专业组。1997年口腔修复科独立建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学科带头人吕广辉教授的带领下,目前已发展成为赤峰市乃至自治区比较有影响力的科室,集医、教、研三位于一体,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团队。2008年《口腔修复学》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及赤峰学院的“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17年被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

多年来,口腔修复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人才,已经形成一支学历结构合理、梯队建设良好,人员结构比例相对稳定的队伍,具有高学历、高层次、年轻化的人才优势。目前有医护人员10名(医生8名,护士2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包括硕士研究生3名。同时聘请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冯海兰教授为兼职教授,指导口腔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使修复科的发展建设步伐更加稳健、迅速。

科室拥有14台牙科综合治疗椅,还配备有3 shape口内扫描仪、冷光美白仪、电脑比色仪、聚醚橡胶调合机、基尔巴赫全可调牙合架、光聚合器等先进的治疗设备。在国内首先使用了扩展间隙治疗邻面龋和前牙邻面嵌体修复技术,开展了咬合重建、固定可摘联合修复等难度系数较高的技术。现可开展前牙邻面嵌体修复技术(专利技术);扩展间隙治疗技术(专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咬合重建;牙齿美学修复;固定可摘联合修复、各种全瓷修复、贵金属烤瓷、纯钛义齿、精密附着体、磁性附着体等先进的技术。为赤峰乃至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科研工作与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工作同步进行,共完成科研项目17项,其中“前牙邻面嵌体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鉴定并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口腔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赤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1项、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赤峰市科技进步奖7项,赤峰市卫生科技奖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部,教材5部(人民卫生出版社),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口腔修复科长期承担医学院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实验、口腔种植学、口腔设备学的教学工作及实习带教工作,培养了大批口腔专业优秀人才,并为区内外培养进修医师15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