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史文化学院组织23级考古学学生赴浙江绍兴越城区南山遗址、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遗址开展“三下乡”考古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实地参观学习与探方遗址发掘为核心,旨在让学生在课堂理论与田野实践的深度结合中锤炼专业素养,为我院考古学学科的长远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同学们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全程参与探方发掘的完整流程。从布方、刮面、清理到遗物提取、记录绘图、编号,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学生的耐心与细致。烈日下,他们手持手铲、毛刷,小心翼翼地剥离土层,当陶片、骨器等文物从泥土中逐渐显露时,激动瞬间淹没心尖。参与发掘的学生曾感慨,“通过此次‘三下乡’考古实践活动,课本上的‘地层学’、‘类型学’不再是抽象概念,我们亲手触摸到的文物碎片也变成了和历史对话的通道。”这次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考古工作的独特魅力,也明白了每一项成果背后都凝聚着考古人的坚守与付出。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的历练,更是一场精神品格的洗礼。同学们在艰苦的田野环境中磨练了意志,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沟通与协作能力,更对考古学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进一步丰富我院“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为我院考古学学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历史文化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各地文物考古单位的合作,拓展实践平台,让更多学子在田野实践中成长,培养出既懂理论又精实践、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精神的考古人才,为推动考古学研究创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