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赤峰学院首页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所属类别:>>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0-11-09 浏览:



赤峰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启动仪式暨

.................................................................................................................................1

一、赤峰学院 2018届毕业生规模及结构.........................................................................2

(一)本专科毕业生情况...............................................................................................2

1、毕业生基本情况.........................................................................................................2

2、毕业生性别比例.........................................................................................................2

3、毕业生生源结构.........................................................................................................2

4、毕业生民族比例.........................................................................................................3

5、蒙古语授课毕业生情况.............................................................................................3

(二)研究生毕业生基本情况.......................................................................................3

二、 赤峰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4

(一)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4

1、分学历层次就业状况.................................................................................................4

2、分学科门类就业状况.................................................................................................5

3、按专业分类就业状况.................................................................................................6

4、按性别分类就业状况.................................................................................................8

5、按民族分类就业状况.................................................................................................9

6、按授课语言分类就业状况.........................................................................................9

7、毕业生落实工作就业状况.......................................................................................10

8、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11

9、毕业生待就业情况分析.............................................................................................16

(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16

三、 赤峰学院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情况.....................................................................17

四、 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3

五、 发展趋势与展望.........................................................................................................2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赤峰学院作为内蒙古赤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始终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就业创业工作水平。

编制发布我校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全面系统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2018年度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对我校2018年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从2018年度毕业生生源分布、就业地区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各专业就业情况、就业特点和影响因素、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

本报告以学校2018届全体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2018届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数据源,以报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审核备案的数据为准。

一、赤峰学院2018届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一)本专科毕业生情况

1、毕业生基本情况

2018年,赤峰学院共有毕业生2963人,中本科毕业生247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3.43%;专科毕业生49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57%

2毕业生性别比例

毕业生2963中男生105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5.50%;女生191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4.50%

3、毕业生生源结构

从毕业生来源结构来看,我校2018毕业生主要来20个省和自治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为277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3.76%区内生源数量以赤峰市为主940人,占区内生源总数的33.84%

4、毕业生民族比例

2018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211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1.48%;蒙古族毕业生72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33%;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12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18%

5、蒙古语授课毕业生情况

2018毕业生中,蒙古语授课毕业生为2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5%。共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8个专业。

(二)研究生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校2018届研究生专业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毕业生共有22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4人。毕业生中汉族为18人,蒙古族为3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为12人,占毕业生总数54.55%,区外生源为10人,占毕业生总数45.45%

赤峰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 分学历层次就业状况

截至201891日,2018毕业生总就业率91.60%,与2017年相比上升了2.37个百分点,就业情况稳中有升。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2.72%专科毕业生就业率85.95%,本科生就业率高于专科生。我校专科专业就业率相对本科略低的主要原因是,专科专业由于学历相对较低,毕业生在刚刚毕业时选择观望和等待各类公招考试的较多,从而导致一次就业率统计时间节点内就业人数较少。另外,专科毕业生想进入较好工作单位的机会和渠道相对本科毕业生要小,他们能进入的大部分单位性质为民营企业,而部分毕业生又不甘心进入民营企业工作,从而造成了晚就业的局面,导致学校整体专科专业就业率偏低。

2-1 2018届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历

层次

毕业生

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合计

落实工作就业人数

自主创业

基层

项目

升学

出国

2472

2292

2192

1

6

91

2

92.72%

491

422

409

1

0

12

0

85.95%

2963

2714

2601

2

6

103

2

91.60%

  1. 分学科门类就业状况

我校2018毕业生专业共归属于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从表2-2中看出,历史学、教育学就业率排在首位,历史学门类就业率高主要是由于我校的相关专业为品牌特色专业,其中不乏重点建设学科,这些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用人单位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满意度也较高,毕业生就业率能保持较高水平。教育学门类就业率高主要是因为我校前身为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门类专业是我校建设多年的专业,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培养出的毕业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信任和认可,使这些专业的就业率保持较高。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类就业率较往年保持稳定状态,毕业生就业水平常年较好。我校管理学、工学、医学等门类就业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这几个门类专业较热门,毕业生对自身期望较高,毕业后持观望态度毕业生较多,而且医学类毕业生要求对口就业学生比例高,职业资格证考取时间又滞后于国家一次就业率统计时间,导致一次就业率较低。虽然一次就业人数较其他专业较少,但大部分毕业生能进入医院等各类卫生系统工作,就业质量较高。

2-2 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科门类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未就业人数

未就业率

历史学

110

109

99.09%

1

0.91%

教育学

423

411

97.16%

12

2.84%

文学

286

276

96.50%

10

3.50%

法学

56

54

96.43%

2

3.57%

艺术学

259

244

94.21%

15

5.79%

理学

842

783

92.99%

59

7.01%

管理学

426

362

84.98%

64

15.02%

工学

401

340

84.79%

61

15.21%

医学

160

135

84.38%

25

15.63%

合计

2963

2714

91.60%

249

8.40%

3. 专业分类就业状况

我校2018届本专科毕业生分布在59个专业。其中本科毕业生分布在44个专业,有3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90.00%以上,其中1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了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专科毕业生分布于15个专业,有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90.00%以上。具体情况请见表2-3

2-3 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状况统计表

专业名称

层次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本科

74

73

98.65%


汉语言文学

本科

134

133

99.25%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48

46

95.83%


历史学

本科

52

51

98.08%


考古学

本科

30

30

100.00%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

56

54

96.43%


会计学

本科

349

300

85.96%


旅游管理

本科

24

23

95.83%


物流管理

本科

24

24

100.00%


学前教育

本科

175

167

95.43%


小学教育

本科

40

40

100.00%


特殊教育

本科

35

34

97.14%


教育技术学

本科

31

31

100.00%


应用心理学

本科

26

25

96.15%


英语

本科

68

61

89.71%


日语

本科

10

9

9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60

56

93.33%


应用统计学

本科

27

26

96.30%


物理学

本科

24

24

100.00%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32

32

100.00%


应用物理学

本科

24

24

10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98

98

100.00%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43

43

100.00%


化学

本科

31

31

100.00%


应用化学

本科

28

28

100.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29

29

100.00%


生物科学

本科

25

25

100.00%


生物技术

本科

23

23

100.00%


应用生物科学

本科

28

28

100.00%


地理科学

本科

26

11

42.31%


资源勘查工程

本科

25

19

76.00%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

25

18

72.00%


土木工程

本科

82

62

75.61%


临床医学

本科

92

71

77.17%


医学检验技术

本科

20

18

90.00%


护理学

本科

187

177

94.65%


药学

本科

13

13

100.00%


音乐学

本科

89

87

97.75%


音乐表演

本科

23

22

95.65%


体育教育

本科

36

35

97.2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本科

39

38

97.44%


美术学

本科

50

48

96.00%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49

41

83.67%


口腔医学

本科

68

64

94.12%


文物鉴定与修复

专科

28

28

100.00%


会计

专科

2

0

0.00%


市场营销

专科

27

15

55.56%


学前教育(3+2)

专科

74

73

98.65%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科

2

2

100.00%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科

22

22

100.00%


建筑工程技术

专科

15

13

86.67%


工程造价

专科

23

23

100.00%


工程监理

专科

13

11

84.6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专科

35

11

31.43%


护理

专科

127

113

88.98%


护理类

专科

17

17

100.00%


药学

专科

48

42

87.50%


医疗美容技术

专科

34

28

82.35%


运动训练

专科

24

24

100.00%


总计

 

2963

2714

91.60%


4. 按性别分类就业状况

我校2018届毕业生中,女生数量多于男生数量,这与我校基础师范类专业居多有关系。虽然女生在求职方面较男生存在一些劣势和困难但我校2018届毕业生女生就业率高出男生就业率7.02个百分点。这与我校近年来加大女生就业指导力度密不可分。在就业工作中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就业技巧培训、就业心理辅导、岗位信息推送等工作,在就业市场开拓中也注重拓宽女生适应的职位,因此女生就业率保持在较理想水平。

2-4 2018届毕业生按性别分类就业状况统计表

性别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合计

本科

专科

男生

1052

916

779

137

87.07%

女生

1911

1798

1513

285

94.09%

合计

2963

2714

2292

422

91.60%

5. 按民族分类就业状况

我校2018届毕业生中汉族共2118人,就业率为90.89%;少数民族毕业生共有845人,其中蒙古族毕业生721人,是少数民族毕业生中的主体,就业率为93.90%;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共有124人,主要包括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满族、回族、藏族、黎族、苗族、仡佬族等,就业率为90.32%

2-5 2018届毕业生按民族就业状况统计表

民族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合计

本科

专科

汉族

2118

1925

1648

277

90.89%

蒙古族

721

677

562

115

93.90%

其他少数民族

124

112

82

30

90.32%

合计

2963

2714

2292

422

91.60%

6. 授课语言分类就业状况

我校2018届毕业生授课语言分汉语授课和蒙语授课两种,汉语授课毕业生为276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3.25%;蒙语授课毕业生为2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5%;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汉语授课学生645人,占少数民族毕业生的76.33%,蒙语授课毕业生200人,占少数民族毕业生23.67%。

2-6 2018届毕业生按授课语言就业状况统计表

授课语言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合计

本科

专科

语授课

2763

2516

2094

422

91.06%

蒙语授课

200

198

198

0

99.00%

合计

2963

2714

2292

422

91.60%

我校蒙语授课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质量并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小微企业从事非专业工作。原因是蒙语授课大学生受语言及表达能力限制,与多数单位行业需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汉语交流、文字书写、英语和计算机技能操作、专业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各类公招考试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针对蒙语授课毕业生设置的岗位名额也较少,致使蒙语授课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7. 毕业生落实工作就业状况

落实工作就业是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学校依照签约情况编制就业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签发就业报到证的就业方式,此项就业统计不包括升学、基层项目、入伍、自主创业、出国人数。落实工作就业率是指落实工作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2018年,我校落实工作就业人数为2601人,就业率为87.78%;其中本科生落实工作就业人数为2192人,就业率为88.67%;比去年上升了2.01个百分点;专科生落实工作就业人数为409人,就业率为83.30%,比去年上升了6.57个百分点。今年我校不断加大就业市场拓宽力度,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使本专科毕业生第一时间落实工作就业人数均有所上升。

2-7 2018届毕业生落实工作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历层次

毕业生人数

落实工作就业人数

落实工作就业率

本科

2472

2192

88.67%

专科

491

409

83.30%

合计

2963

2601

87.78%

8. 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1按照就业单位性质分析,企业仍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流向,其次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较多,具体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见下表

2-8 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

单位性质

本科

专科

就业

人数

占本科已就业人数比例

占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

就业

人数

占专科已就业人数比例

占专科毕业生人数比例

机关

99

4.32%

4.00%

2

0.47%

0.41%

高等教育单位

3

0.13%

0.12%

1

0.24%

0.20%

中初教育单位

237

10.34%

9.59%

18

4.27%

3.67%

医疗卫生单位

156

6.81%

6.31%

43

10.19%

8.76%

其他事业单位

154

6.72%

6.23%

29

6.87%

5.91%

国有企业

89

3.88%

3.60%

10

2.37%

2.04%

其他企业

1422

62.04%

57.52%

299

70.85%

60.90%

科研设计单位

4

0.17%

0.16%

0

0.00%

0.00%

城镇社区

2

0.09%

0.08%

0

0.00%

0.00%

农村建制村

1

0.04%

0.04%

0

0.00%

0.00%

部队

0

0.00%

0.00%

0

0.00%

0.00%

其他

25

1.09%

1.01%

7

1.66%

1.43%

2按照就业地域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于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内就业人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赤峰市、呼和浩特市、通辽,其中以赤峰市就业人数最多。原因是赤峰市生源数量最多,选择回到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另外,随着赤峰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赤峰市也成为很多非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区外就业的学生多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区外生源的毕业生也多选择回生源地就业,也有部分区内生源毕业生选择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区外经济发达省市就业,具体情况见图2-3和表2-9

2-9 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状况统计表

分类

城市

毕业生生源

数量

未就业

数量

就业数量

就业流向

区内

呼和浩特市

180

23

233

76

包头市

151

12

100

-39

乌海市

54

5

26

-23

赤峰市

940

76

1292

428

通辽市

384

20

175

-189

鄂尔多斯市

149

7

117

-25

呼伦贝尔市

165

17

59

-89

巴彦淖尔市

105

9

44

-52

乌兰察布市

308

30

85

-193

兴安盟

199

11

71

-117

锡林郭勒盟

122

9

61

-52

阿拉善盟

21

2

16

-3

小计

2778

221

2279

-278

区外

北京

0

0

99

99

天津

0

0

28

28

河北省

36

2

49

15

山西省

12

2

2

-8

陕西省

6

0

7

1

辽宁省

8

2

12

6

吉林省

7

0

4

-3

黑龙江省

6

1

5

0

上海市

0

0

13

13

江苏省

4

0

13

9

浙江省

0

0

5

5

安徽省

29

3

14

-12

江西省

13

3

3

-7

山东省

16

2

24

10

河南省

10

0

4

-6

湖南省

4

0

5

1

湖北省

1

0

1

0

广东省

0

0

7

7

四川省

6

0

5

-1

福建省

0

0

1

1

云南省

3

0

1

-2

贵州省

3

0

3

0

甘肃省

11

1

4

-6

宁夏回族自治区

5

0

3

-2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5

2

9

6

海南省

0

0

1

1

小计

185

18

322

155

3按单位行业划分,接收我校毕业生较多的行业主要有教育类就业498人,占已就业人数的18.3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就业60人,占已就业人数的2.21%;卫生和社会工作类,就业30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11.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类,就业183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6.74%;建筑业类,就业17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6.4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类,就业193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7.11%;批发和零售业类,就业237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8.73%;制造业类,就业91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3.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类,就业180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6.63%;采矿业类,就业26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0.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业67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2.47%;房地产业类,就业28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1.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类,就业77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2.84%;金融业类,就业8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3.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类,就业5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1.92%;农、林、牧、渔业类,就业7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2.7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类,就业25人,占已就业人数的0.9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类,就业187人,占已就业人数的6.90%;住宿和餐饮业类,就业5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1.92%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4

9. 待就业情况分析

待就业毕业生是指在毕业后第一时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造成毕业生待就业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全国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社会主流行业职位趋于饱和,大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其次是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趋同现象,出现毕业生供大于求的问题;另外,毕业生对自身期望过高以及缺乏求职技巧等方面也是造成毕业生待就业的原因。主观方面是部分毕业生自身目标不够明确,在是否继续考研深造、就业、考编等方面的观点拿捏不定,造成待就业;另外,部分毕业生存在消极就业情绪,毕业后成为赖校族,或继续啃老,逃避就业压力,导致待就业。

2-10 2018届毕业生性别、民族待就业情况统计

学历

毕业

生数

待就业人数

比例

总数

汉族

少数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本科

2472

183

72

18

75

18

7.40%

专科

491

66

32

11

19

4

13.44%

合计

2963

239

104

29

94

22

8.07%

(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201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共有22人,全部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授课语言均为汉语授课,就业人数为14人,就业率为63.64%。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7.14%;进入国有、私人企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28.57%进入中初等教育单位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14.28%。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42.85%,在区外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57.14%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

我校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是2.5年,毕业时间是每年的1月份。在这个时间段内,全国各地方招聘单位较少,各种招聘国家公职人员的考试大多都集中在七八月份。而研究生毕业生大多数都要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所以在毕业半年时间内不能百分之百实现就业,但是研究生在就业后的待遇、职位等方面大多数要好于本科生,因此就业质量较高。

三、赤峰学院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情况

我校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学校各项事业的重要位置,经过多年努力基本实现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服务体系化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拓展就业市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培训等多种途径和措施,全方位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从发展战略高度对毕业生创业工作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在就业创业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实行双组长制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校党委书记和长共同担任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领导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二级学院成立了各自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和院长共同担任组长,主抓本院就业创业工作。学校设有就业与创业工作处,全面负责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各二级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创业就业工作办公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就业创业工作,使我校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就业创业工作制度完善,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又新出台《赤峰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年度考核实施方案》、《赤峰学院毕业生校园招聘管理条例》、《赤峰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实施办法》三个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就业创业工作管理机制。学校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和发掘潜在资源,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工作, 学校统筹、学院推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在全校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力度

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不定期针对各种专业、师范生、蒙语授课、家庭困难毕业生、女大学生等不同类型大学生,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举办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公招考试考前辅导、开展求职简历设计大赛、组织毕业生深入企业园区观摩学习等活动,使毕业生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政策、端正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应试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就业能力。还在每年的毕业季期间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月 活动,在这段时间集中组织开展一批大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我校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大二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四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两门课程均为通识必修课。授课中为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导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书,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就业进行合理规划;就业指导主要从就业心理、就业技能、就业派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心态提高就业技能为下一步就业打好基础另外,学校还注重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定期选派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国家及自治区内外的就业培训班和研讨会等活动。已有十余人取得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使就业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努力开拓市场,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建立广阔的就业渠道。组织人员分赴毕业生就业流向较多省市、内蒙古东西部盟市、赤峰市各旗县区及周边地区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还通过网络、电话、走访、参加教育厅及其他高校举办的招聘会等形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在巩固原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基础上,开辟了新的就业市场。组织召开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学校每年在春秋两季各组织召开一场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还鼓励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开拓本学院的就业市场,很多二级学院召开多场针对性较强的专场招聘会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稳定了学生的就业率。2018年,共有500家用人单位参加我校召开的大型招聘会及专场招聘会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就业岗位毕业生4:1

(五)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精准就业服务的工作要求,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在充分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需求的前提下,建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库和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库,并为双方及时提供供需信息,最大效率的推介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校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根据不同的个体需求和特点,精准推送就业政策、岗位信息,实施一生一策的动态管理机制,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工作,切实保证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定期向学校汇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包括已就业人数、达成就业意向人数、未就业人数、未就业原因及采取何种促就业措施等,汇报内容精确到学生个人。通过汇报工作及时发现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案,积极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六)关注就业困难群体,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建立完善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蒙古语授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信息台账,对他们的求职意向、工作地域、薪金要求、指导教师、是否就业、未就业原因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时有针对性的向这部分群体倾斜。同时利用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岗位信息推送、就业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顺利实现就业。积极与赤峰市人社、赤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政府部门开展多形式的合作,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从就业指导、政策解读和资金帮扶等方面做好他们的帮扶工作。我校还配合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做好2018届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共有125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受益,总计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125000元。

建立就业状况监测机制,使就业指导服务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我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机制,随时发现就业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建立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度,要求各二级学院进入毕业季后每个月向学校报送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月报表,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用人单位招聘会、宣讲会召开情况、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情况、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情况等信息,学校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把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暂不就业毕业生作为统计对象,进一步完善就业状况监测内容。同时,我校还加强与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沟通,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月报等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为教育厅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分管教学和就业创业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制定出台了《赤峰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赤峰学院鼓励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为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依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学校2017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设立2个必修学分的创新创业项目环节,在实践创新学期内开设共计3个学分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供了条件保障。采用理论授课和技能互动模式对创新创业师资进行培训,未通过结业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者不得上岗。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构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长效机制;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路演日等。另外,我校还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了一批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赤峰学院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大讲堂、创业政策宣讲会、处长下午茶、企业家进校园、创业者沙龙、杰出校友经验分享会、大学生创客秀、暑期创业实践训练营、创业培训班、创业者分享会、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主体赛事与创业实践活动交互开展,进一步营造了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展示了大学生的激情活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助力精准扶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校2018届毕业生中有2人创业,带动就业15人,在校生中有5人创业,带动就业24人。

四、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我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及就业指导服务的反馈。今年,根据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跟踪回访,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这些调查为参考,得出以下反馈

1、对招生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对就业市场基本饱和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设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和急需专业,与有需求的地方企事业单位联合定向招生,为地方经济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2、对人才培养的反馈。继续深化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扩大校企合作,增加教学实习实践环节。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教育理念,聘请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培养方案中加入由企业负责的培养内容,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使学生毕业生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继续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选派更多有能力、热爱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参加创业导师培训。

3、对专业设置的反馈。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传统的学科型专业,重点支持发展与赤峰市及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整合相近或相同学科专业,集中教学资源,加强专业群建设,并努力使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链,主干专业对应地方支柱产业。

五、发展趋势和展望

进入新时期,我国青年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均等的。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持续增长,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及困难可想而知。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复苏的艰难曲折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就业形势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态势已然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常态。与大学生就业难相伴的是,西部和基层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存在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但却面临一才难求的尴尬境遇,经常出现用人难的情况。同时,高等教育的培养还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等问题。这种地域性、行业、专业等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现象,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党和国家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提出了很多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再次提及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他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从最近几年我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企业仍然是吸纳我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此外,随着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意识逐渐被唤醒。另外,随着90后成为毕业生主体开始进入职场,学生在就业观念上也发生一些转变,择业上更加实际,不再盲目倾向于发达地区和追求高薪,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且有明确就业意向,积极主动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因此,学生的就业工作也要因势利导,调整固有思维,采用合适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服务学生就业过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由过去的注重学术性人才向注重应用型、技术型才人方向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无论从国家、内蒙古地区,还是到赤峰市地方,都将对我校的应用型人才产生旺盛需求。因此,我校今后将继续加大转型发展力度,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快融入赤峰、服务地方脚步,继续走开门开放开明办学道路,着力建设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随着学校转型发展战略的深度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将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和向好的发展态势。

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我们要不断改革、勇于思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2019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使我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1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