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峰学院 2017届毕业生规模及结构.........................................................................3
二、 赤峰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5
(一)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5
1、分学历层次就业状况.................................................................................................5
6、毕业生考取基层项目、升学状况.............................................................................10
(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15
三、 赤峰学院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情况...................................................................16
四、 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1
前 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赤峰学院作为内蒙古赤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就业创业工作水平。
编制发布我校2017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全面系统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2017年度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对我校2017年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从2017年度毕业生生源分布、就业地区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各专业就业情况、就业特点和影响因素、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并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
本报告以学校2017届全体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2017届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数据源,以报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审核备案的数据为准。
一、赤峰学院2017届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一)本专科毕业生情况
1、毕业生基本情况
2017年,赤峰学院共有毕业生297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40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1.04%;专科毕业生56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96%。
2、毕业生性别比例
毕业生2970人中男生98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30%;女生198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6.70%。
3、毕业生生源结构
从毕业生来源结构来看,我校2017届毕业生主要来自于17个省和自治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为275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2.69%,区内生源数量以赤峰市为主,为1045人,占区内生源总数的37.96%。
4、毕业生民族比例
2017届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197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6.40%;蒙古族毕业生86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9.16%;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13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44%。
5、蒙古语授课毕业生情况
2017届毕业生中,蒙古语授课毕业生为29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80%。共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学、美术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音乐学、英语、应用心理学10个专业。
(二)研究生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校2017届研究生专业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毕业生共有1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8人。毕业生中汉族为10人,蒙古族为6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为11人,占毕业生总数64.71%,区外生源为6人,占毕业生总数35.29%。
二、赤峰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 分学历层次就业状况
表2-1 2017届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历 层次 | 毕业生 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合计 | 落实工作就业人数 | 应征 义务兵 | 基层 项目 | 升学 | 出国 | |||
本 科 | 2407 | 2199 | 2076 | 0 | 10 | 113 | 0 | 91.36% |
专 科 | 563 | 451 | 432 | 0 | 0 | 19 | 0 | 80.11% |
合 计 | 2970 | 2650 | 2508 | 0 | 10 | 132 | 0 | 89.23% |
截至2017年9月1日,2017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89.23%,与2016年相比上升了0.86个百分点,就业情况稳中有升。其中本科毕业生分布于45个专业,就业率91.36%,专科毕业生分布于14个专业,就业率80.11%,本科生就业率高于专科生。我校专科专业就业率相对本科略低的主要原因是,专科专业大多集中在医学门类,如护理、药学等,而这些专业毕业生大多选择进入医院等卫生事业单位工作,就业起点较高,在刚毕业时选择了复习考试或者等待观望,因此导致一次就业率统计时间节点内就业人数较少,就业率偏低。
2. 分学科门类就业状况
表2-2 2017届本专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科门类 | 毕业生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未就业人数 | 未就业率 |
法学 | 110 | 110 | 100% | 0 | 0.00% |
教育学 | 390 | 386 | 98.97% | 4 | 1.03% |
文学 | 401 | 394 | 98.25% | 7 | 1.75% |
历史学 | 86 | 85 | 98.84% | 1 | 1.16% |
理学 | 778 | 629 | 80.85% | 149 | 19.15% |
工学 | 366 | 302 | 82.51% | 57 | 17.49% |
医学 | 129 | 88 | 68.22% | 41 | 31.78% |
管理学 | 427 | 373 | 87.35% | 54 | 12.65% |
艺术学 | 283 | 283 | 100% | 0 | 0.00% |
合计 | 2970 | 2650 | 89.23% | 320 | 10.77% |
我校2017届毕业生专业共归属于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从图2-1中看,法学、艺术学就业率排在首位,法学门类就业率高主要是由于我校近年来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心态、转变思维,使学生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毕业后第一时间选择就业,并呈现出流动性强的特点。而艺术学门类就业率高主要是因为这类毕业生对自身期望值本身就不高,参加研究生考试及各类公招考试的学生数少,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到小微型企业就业。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门类就业率略低,但也高于学校平均就业率,原因是这几个学科门类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学科门类,有着扎实的基础,毕业生就业水平常年较好。我校医学、工学、理学等门类就业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这几个门类专业较热门,毕业生对自身期望较高,毕业后持观望态度毕业生较多,而且医学类毕业生要求对口就业学生比例高,职业资格证考取时间又滞后于国家初次就业率统计时间,导致初次就业率较低。但大部分毕业生能进入医院等各类卫生系统工作,就业质量较高。
3. 按性别分类就业状况
表2-3 2017届毕业生按性别分类就业状况统计表
性别 | 总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合计 | 本科 | 专科 | |||
男生 | 989 | 843 | 698 | 145 | 85.24% |
女生 | 1981 | 1807 | 1501 | 306 | 91.22% |
合计 | 2970 | 2650 | 2199 | 451 | 89.23% |
我校2017届毕业生中,女生占比较大,占毕业生总数的66.70%,明显多于男生,但女生就业率高出男生就业率5.98个百分点。虽然女生在求职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由于我校纯工科专业较少,理学专业多为师范类,学校及各二级学院非常重视女生就业求职指导,在就业市场开拓中注重拓宽女生适应的职位,并积极促进女生就业,因此女生就业率保持在较理想水平。
4. 按民族分类就业状况
表2-4 2017届毕业生按民族就业状况统计表
民族 | 总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
合计 | 本科 | 专科 | |||
汉族 | 1972 | 1748 | 1421 | 327 | 88.64% |
蒙古族 | 866 | 789 | 697 | 92 | 91.11% |
其他少数民族 | 132 | 113 | 94 | 19 | 85.61% |
合计 | 2970 | 2650 | 2212 | 438 | 89.23% |
我校2017届毕业生中少数民族毕业生共有998人,主要包括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回族、土家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其中蒙古族866人,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132人,蒙古族毕业生是少数民族毕业生中的主体。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汉语授课学生707人,占少数民族毕业生的70.84%,蒙语授课学生291人,占少数民族毕业生29.16%,占比较低。
我校蒙古语授课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质量并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小微企业从事非专业工作。原因是蒙语授课大学生受语言及表达能力限制,与多数单位行业需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汉语交流、文字书写、英语和计算机技能操作、专业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各类公招考试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针对蒙语授课毕业生设置的岗位名额也较少,致使蒙语授课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5. 毕业生落实工作就业状况
落实工作就业是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学校依照就业协议编制就业方案,经主管部门审定签发就业报到证的就业方式,此项就业统计不包括升学人数。落实工作就业率是指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2017年,我校落实工作就业率为84.78%,其中本科生落实工作就业率为86.66%,比去年下降2.2个百分点。专科生落实工作就业率为76.73%,比去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总体基本与去年持平。
表2-5 2017届毕业生落实工作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历层次 | 毕业生人数 | 落实工作就业人数 | 落实工作就业率 |
本科 | 2407 | 2086 | 86.66% |
专科 | 563 | 432 | 76.73% |
合计 | 2970 | 2518 | 84.78% |
6. 毕业生考取基层项目、升学状况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继续升学深造,基层项目就业和升学情况总体保持较平稳状态。我校2017届毕业生考取基层项目10人,比去年减少19人,占已就业人数的0.38%,升学132人,比去年减少5人,占已就业人数的4.98%。
7. 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1)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企业仍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其次是到中小学、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较多,具体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见下表 。
表2-6 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
单位性质 | 本科 | 专科 | ||||
就业 人数 | 占本科已就业人数比例 | 占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 | 就业 人数 | 占专科已就业人数比例 | 占专科毕业生人数比例 | |
机关 | 102 | 4.64% | 4.24% | 4 | 0.89% | 0.71% |
高等教育单位 | 8 | 0.36% | 0.33% | 0 | 0.00% | 0.00% |
中初等教育单位 | 362 | 16.46% | 15.04% | 30 | 6.65% | 5.33% |
医疗卫生单位 | 146 | 6.64% | 6.07% | 53 | 11.75% | 9.41% |
其他事业单位 | 127 | 5.78% | 5.28% | 9 | 1.20% | 1.60% |
国有企业 | 72 | 3.27% | 2.99% | 7 | 1.55% | 1.24% |
其他企业 | 1255 | 57.07% | 52.14% | 323 | 71.62% | 57.37% |
城镇社区 | 3 | 0.14% | 0.12% | 0 | 0.00% | 0.00% |
农村建制村 | 2 | 0.09% | 0.08% | 3 | 0.67% | 0.53% |
部队 | 2 | 0.09% | 0.08% | 0 | 0.00% | 0.00% |
其他 | 14 | 0.64% | 0.58% | 3 | 0.67% | 0.53% |
(2)按照就业地域去向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于22个省和自治区,区内主要集中在东部盟市,以赤峰市、通辽市为主,原因是这两个地区生源数量最多,选择回到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另外,随着赤峰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赤峰市也成为很多非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区外就业的学生多集中在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省市,区外生源的毕业生也多选择回生源地就业,也有部分区内生源毕业生选择到到上海市、浙江省等区外省市就业,具体情况见图2-3和表2-7。
表2-7 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状况统计表
分类 | 城市 | 毕业生生源 数量 | 未就业 数量 | 就业数量 | 就业流向 |
区内 | 呼和浩特市 | 146 | 18 | 183 | 55 |
包头市 | 98 | 14 | 68 | -16 | |
乌海市 | 54 | 5 | 32 | -17 | |
赤峰市 | 1002 | 152 | 1164 | 314 | |
通辽市 | 469 | 45 | 264 | -187 | |
鄂尔多斯市 | 136 | 8 | 100 | -28 | |
呼伦贝尔市 | 170 | 23 | 68 | -79 | |
巴彦淖尔市 | 66 | 9 | 38 | -19 | |
乌兰察布市 | 255 | 30 | 78 | -147 | |
兴安盟 | 221 | 7 | 141 | -73 | |
锡林郭勒盟 | 114 | 8 | 75 | -31 | |
阿拉善盟 | 27 | 1 | 17 | -9 | |
小计 | 2758 | 320 | 2228 | -239 | |
区外 | 北京 | 0 | 0 | 76 | 76 |
天津 | 0 | 0 | 11 | 11 | |
河北省 | 58 | 0 | 60 | 2 | |
山西省 | 8 | 0 | 4 | -4 | |
辽宁省 | 0 | 0 | 17 | 17 | |
吉林省 | 4 | 0 | 4 | 0 | |
黑龙江省 | 6 | 1 | 4 | -1 | |
上海市 | 0 | 0 | 8 | 8 | |
江苏省 | 4 | 2 | 8 | 6 | |
浙江省 | 0 | 0 | 4 | 4 | |
安徽省 | 56 | 0 | 30 | -26 | |
江西省 | 8 | 0 | 0 | -8 | |
山东省 | 28 | 0 | 36 | 8 | |
河南省 | 7 | 0 | 9 | 2 | |
湖南省 | 3 | 0 | 3 | 0 | |
广东省 | 0 | 0 | 9 | 9 | |
重庆市 | 0 | 0 | 0 | 0 | |
甘肃省 | 9 | 4 | 2 | -3 | |
青海省 | 3 | 0 | 3 | 0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 | 0 | 3 | -3 | |
四川省 | 4 | 0 | 4 | 0 | |
陕西省 | 6 | 0 | 2 | -4 |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10 | 0 | 10 | 0 | |
小计 | 217 | 7 | 307 | 94 |
(3)按单位行业划分,接收我校毕业生较多的行业主要有教育类,就业551人,占已就业人数的20.7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就业113人,占已就业人数的4.26%;卫生和社会工作类,就业280人,占已就业人数的10.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类,就业19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7.25%;建筑业类,就业19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7.2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类,就业13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5.06%;批发和零售业类,就业21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8.00%;制造业类,就业86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3.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类,就业123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4.64%。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4。
8. 待就业情况分析
表2-8 2017届毕业生按性别、民族待就业情况统计表
学历 | 毕业 生数 | 待就业人数 | 比例 | ||||
总数 | 男 | 女 | |||||
汉族 | 少数民族 | 汉族 | 少数民族 | ||||
本科 | 2407 | 211 | 92 | 31 | 56 | 32 | 8.77% |
专科 | 563 | 116 | 16 | 7 | 64 | 29 | 20.60% |
合计 | 2970 | 327 | 108 | 38 | 120 | 61 | 11.01% |
造成毕业生待就业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是部分毕业生存在消极就业情绪,毕业离校后成为“赖校族”,或继续啃老,逃避就业压力;还有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持“观望”态度,在是否考研深造、是否先就业再择业等方面的观点拿捏不定,成为毕业生暂不就业原因。客观方面,全国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社会主流行业职位趋于饱和,大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其次,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趋同现象,出现毕业生“供大于求”的问题。另外,毕业生对自身期望过高以及缺乏求职技巧等方面也是造成毕业生待就业的原因。
(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2017届研究生毕业生为我校毕业的第二届研究生,共有17人,全部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授课语言为汉语授课,就业率为100%,就业单位性质为博物院等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企业,就业地域为内蒙古、河北省、江苏省。今年我校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去年,原因一是我校在总结了去年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对研究生加大了就业指导力度,使研究生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有所提高。二是由于我区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近年来对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多,就业市场状况较好,毕业生就业机会更多。三是加大了对外宣传,提高我校研究生知名度,使更多单位、省市知道和了解我校研究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就业市场,使研究生毕业生有更多渠道就业。
三、赤峰学院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情况
我校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学校各项事业的重要位置,经过多年努力,基本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和就业服务体系化。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指导服务体制机制、拓展就业市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培训等多种途径和措施,全方位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从发展战略高度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在就业创业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实行“双组长制”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设有就业与创业工作处,全面负责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二级学院也成立了各自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主抓本院就业工作。在今年学校的科级岗位调整中,各二级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创业就业工作办公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就业工作,使我校的就业工作更加系统化。学校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和发掘潜在资源,积极推动就业工作,建立了“学校统筹、学院推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全校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力度
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月为契机,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服务活动,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举办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公招考试考前辅导、组织毕业生深入企业园区观摩学习等活动,使毕业生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提高应试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在大二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四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两门课程均为通识必修课,学时为36学时。授课中为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导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书,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就业进行合理规划;就业指导主要从就业心理、就业技能、就业派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授,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心态,提高就业技能,为下一步就业打好基础。
(三)努力开拓市场,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建立广阔的就业渠道。组织人员分赴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西部盟市、赤峰市各旗县区及周边地区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还通过网络、电话、走访、参加教育厅及其他高校举办的洽谈会等形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在巩固原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基础上,开辟了新的就业市场。组织召开大型校级毕业生供需洽谈会。2017年学校共举办两场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有4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近5000个就业岗位,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数比为1.5:1。学校还鼓励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开拓本学院的就业市场,很多二级学院召开多场针对性较强的专场招聘会,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稳定了学生的就业率。2017年,赤峰学院各二级学院共召开专场招聘会50场次,提供用人岗位近2000个。
(四)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精准就业服务的工作要求,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的求职意愿前提下,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和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库,并为双方及时提供供需信息,最大效率的推介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重视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通过谈话、网络等联系方式,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根据不同个体特点和需求,提供就业信息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着力解决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包括已就业人数、达成就业意向人数、未就业人数、未就业原因及采取何种促就业措施等,汇报内容精确到学生个人。通过汇报工作及时发现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案,积极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五)关注就业困难群体,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建立完善的贫困家庭毕业生、蒙古语授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台账,对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求职意愿、帮扶措施等信息作出详细记录,在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时有针对性的向这部分群体倾斜。同时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岗位信息推送、就业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他们尽早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就业。积极与赤峰市人社局、赤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政府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从就业指导、政策解读和资金帮扶等方面做好他们的帮扶工作。我校还配合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做好2017届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共有102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受益,总计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近102000元。
(六)建立就业状况监测机制,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
我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机制,随时发现就业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建立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度。我校要求各二级学院进入毕业季后每个月向学校就业与创业工作处报送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月报表,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用人单位招聘会、宣讲会召开情况、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情况、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情况等,学校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把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暂不就业毕业生作为统计对象,进一步完善就业状况监测内容。同时,我校还加强与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沟通,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月报等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为教育厅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七)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位置。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就业创业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我校之前已经制定出台了《赤峰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赤峰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2017年我校又制定出台了《赤峰学院鼓励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为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依据。加强队伍建设,2017年我校还在二级学院增设创业就业办公室,有专职教师负责创业就业工作。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广泛参与、统筹协调,从管理机制上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奠定了组织基础。
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创新实践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必修课,以及《大学生初创企业与团队建设》、《初创企业营销策略》等选修课程,同时推行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分层、分段、分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明辨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构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长效机制。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路演日”,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和创业实践。另外,我校还结合发展实际打造了一批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赤峰学院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大讲堂、创业政策宣讲会、就业处长下午茶、企业家进校园、创业者沙龙、杰出校友进校园创业经验交流分享会、项目对接茶话会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对“双创”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为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奠定了基础,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传播更加广泛。我校2017届毕业生中有1人创业,带动就业5人,在校生中有6人创业,带动就业17人。
四、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我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及就业指导服务的反馈。今年,根据《用人单位对赤峰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跟踪访问,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这些调查为参考,得出以下反馈:
1、对招生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对就业市场基本饱和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设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和急需专业,与有需求的地方企事业单位联合定向招生,为地方经济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2、对人才培养的反馈。继续深化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扩大校企合作,增加教学实习实践环节。要与更多企业签定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引入企业教育理念,聘请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培养方案中加入由企业负责的培养内容,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毕业生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继续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选派更多有能力、热爱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参加创业导师培训。
3、对专业设置的反馈。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传统的学科型专业,重点支持发展与赤峰市及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整合相近或相同学科专业,集中教学资源,加强专业群建设,并努力使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链,主干专业对应地方支柱产业。
五、发展趋势和展望
进入新时期,我国青年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均等的。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以每年20-30万人的数量持续增长,预计201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10万人以上,再次刷新高校毕业生人数新高。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复苏的艰难曲折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就业形势“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态势已然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常态。与大学生就业难相伴的是,西部和基层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存在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但却面临“一才难求”的尴尬境遇,经常出现“用人难”的情况。同时,高等教育的培养还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等问题。这种地域性、行业、专业等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现象,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党和国家也站在历史新的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提出了很多新举措。在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大会报告中再次提及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他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从最近几年我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企业已成为吸纳我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此外,随着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意识逐渐被唤醒。另外,随着90后成为毕业生主体开始进入职场,学生在就业观念上也发生一些转变,择业上更加实际,不再盲目倾向于发达地区和追求高薪,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且有明确就业意向,积极主动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因此,学生的就业工作也要因势利导,调整固有思维,采用合适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就业观念,服务学生就业过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由过去的注重学术性人才向注重应用型、技术型才人方向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无论从国家、内蒙古地区,还是到赤峰市地方,都将对我校的应用型人才产生旺盛需求。因此,我校今后将继续加大转型发展力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着力建设区域性应用型本科大学。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快融入赤峰、服务地方脚步,继续走开门开放开明办学道路。随着学校转型发展战略的深度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将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和向好的发展态势。
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我们要不断改革、勇于思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2018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使我校2018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