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赤峰学院首页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所属类别:>>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赤峰学院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14-07-01 浏览:
 
2014年,赤峰学院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圆满的完成了赤峰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根据教育厅《关于建立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内教学工函[2014]6号)文件要求,现将学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基本状况
    赤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85人,其中教授136人,副教授347人,聘请院士1人、客座教授90人,受聘于其它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32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2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入选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人,赤峰市“十百千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学院坚持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大力培育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和专业布局,现开设1个专业硕士专业、46个本科专业、60个高职高专专业,涵盖文学、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其中专门史是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教育、生物科学、蒙古语言文学、物理学等7个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蒙古语修辞学、口腔修复学、电磁学等10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赤峰学院突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着力构建尚德行、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考研率、就业率稳步攀升,就业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
    赤峰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坚持开门、开放、开明的办学方针,积极与知名企业和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并与国内外一些名牌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赤峰学院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满意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秉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开展学分制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行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和导修制,着力推动学生自主选学、复合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多形式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2014年,赤峰学院共有本专科毕业生2527人,截止831日,全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92.08%
二、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及质量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14年,赤峰学院共有毕业生2527人,分类统计如下:
1.毕业生2527中本科毕业生215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5.19%;专科毕业生37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4.80%
2.毕业生2527中男生84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52%;女生168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6.48%
3.毕业生2527中汉族毕业生178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60%;蒙古族毕业生71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8.25%;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2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5%
4.毕业生2527中师范类毕业生117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6.66%;非师范类毕业生13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3.34%
5.毕业生2527中家庭困难34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81%;就业困难85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50%;残疾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08%;就业困难且残疾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08%;就业困难且家庭困难76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0.39%;非困难生55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80%
1-1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分类比例构成表
学历
毕业生总人数
男生
女生
师范生
非师范生
汉族
少数民族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科
2153
725
34%
1428
66%
1179
55%
974
45%
1539
71%
614
29%
专科
374
122
33%
252
67%
0
0%
374
100%
245
66%
129
34%
合计
2527
847
34%
1680
66%
1179
47%
1348
53%
1784
71%
743
29%
1-2  各学历层次困难学生分类比例构成表
学历
毕业生
总人数
家庭困难
残疾
就业困难且
家庭困难
就业困难
且残疾
就业困难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科
2153
283
13%
0
0%
742
34%
1
0%
721
33%
专科
374
66
3%
2
1%
26
7%
1
0%
134
36%
合计
2527
349
16%
2
0%
768
30%
2
0%
855
34%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截至20148312014届毕业生总就业率92.08%,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2.34%,专科生就业率90.64%。本科毕业生分布于35个专业,专科毕业生分布于12个专业,本科生就业率略高于专科生。学校总体就业率与2013年相比上升了2.76个百分点,就业情况相对稳定。
1. 分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下:
2-1  2014届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历
层次
毕业生
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合计
落实工作
就业人数
应征
义务兵
基层
项目
升学
出国
2153
1988
1792
2
61
132
0
92.34%
374
339
312
0
3
24
0
90.64%
2527
2327
2104
2
64
156
0
92.08%
学校2014届毕业生以本科学生为主,占毕业生总数的85.20%,统计分析,2014年,就业状况排在前七位的专业是化学、教育技术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及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状况排在后七位的专业是美术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考古学、医学检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科专业12个,就业状况排在前四位的是经济法律事务、经济管理、旅游管理、药学,就业状况排在后三位的是护理、中医学、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
2. 分学科门类就业状况如下:
 
2-2  2014届本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科门类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未就业人数
未就业率
法学
74
73
98.65%
1
1.35%
教育学
275
264
96.00%
11
4.00%
管理学
162
155
95.68%
7
4.32%
历史学
61
57
93.44%
4
6.56%
文学
482
450
93.36%
32
6.64%
理学
701
649
92.58%
52
7.42%
艺术学
241
211
87.55%
30
12.45%
工学
130
109
83.85%
21
16.15%
考古学
27
20
74.07%
7
25.93%
合计
2153
1988
92.34%
165
7.66%
我校2014年本科毕业生分布在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理学、艺术学、工学、考古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学和文学人数较多,就业率基本与学校的总就业率持平;从表2-2中看,法学学科就业率排在首位,主要是由于我校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虽然市场需求不大,但学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在考研、教师及事业单位应聘中有优势易成功,因此就业率相对较高,而教育学学科就业率排在第二,主要是因为教育学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在社会上有较高的信誉,学生就业情况较好。
 
3. 按性别分类就业状况统计如下:
2-3  2014届毕业生按性别分类就业状况统计表
性别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合计
本科
专科
男生
847
740
633
107
87.37%
女生
1680
1587
1355
232
94.46%
合计
2527
2327
1988
339
92.08%
我校2014年毕业生中,女生占比较大,占毕业生总数的66.48%,明显多于男生,但女生就业率高出男生就业率7.09个百分点。虽然女生在求职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由于我校纯工科专业较少,理学专业多为师范类,学校及各二级学院非常重视女生就业求职指导,在就业市场开拓中注重拓宽女生适应的职位,并积极助推女生就业,因此绝大多数女生实现了就业。
4. 按民族分类就业状况统计如下:
2-4  2014届毕业生按民族就业状况统计表
民族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合计
本科
专科
汉族
1784
1629
1411
218
91.31%
少数民族
743
698
577
121
93.94%
合计
2527
2327
1988
339
92.09%
我校2014年毕业生中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回族和壮族,其中蒙古族占绝大多数。从我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看,少数民族毕业生743人,其中蒙语授课学生179人,占少数民族毕业生24.09%,占比较小,76%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是汉语授课的。蒙语授课毕业生就业面狭窄也不够稳定,主要是由于语言沟通和专业限制,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需求热情不高,同时,企业招聘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岗位较少,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名额占比也较少,致使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够高。
5. 毕业生落实工作就业情况分析
    落实工作就业是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学校依照就业协议编制就业方案,经主管部门审定签发就业报到证的就业方式。落实工作就业率是指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
2-5  2014届毕业生落实工作就业状况统计表
学历层次
毕业生人数
落实工作就业人数
落实工作就业率
本科
2153
1792
83.23%
专科
374
312
83.42%
合计
2527
2104
83.26%
6. 毕业生升学、出国、基层就业情况
我校2014年毕业生考取基层项目61人,占已就业人数的2.58%,升学13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5.59%,情况与往年基本持平,没有出国出境学生。
7. 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12014届毕业生2527人,总就业人数为2327人,其中落实工作就业人数为2104人。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企业已经成为本专科毕业生就业主体,其次到教育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较多,具体就业单位性质见下表
2-6  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
单位性质
本科
专科
就业
人数
占本科已就业人数比例
占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
就业
人数
占专科已就业人数比例
占专科毕业生人数比例
部队
2
0.10%
0.09%
0
0.00%
0.00%
城镇社区
5
0.25%
0.23%
5
1.47%
1.34%
高等教育单位
17
0.86%
0.79%
0
0.00%
0.00%
企业
995
50.05%
46.21%
177
52.21%
47.33%
机关
91
4.58%
4.23%
20
5.90%
5.35%
科研设计单位
4
0.20%
0.19%
1
0.29%
0.27%
其他
48
2.41%
2.23%
5
1.47%
1.34%
其他事业单位
148
7.44%
6.87%
28
8.26%
7.49%
医疗卫生单位
78
3.92%
3.62%
66
19.47%
17.65%
中初教育单位
404
20.32%
18.76%
10
2.95%
2.67%
总计
1792
90.14%
83.23%
312
92.04%
83.42%
2)从毕业生来源与就业去向地域分布来看,我校2014年毕业生主要来源于16个省区,其中93.27%的学生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学生以赤峰市生源学生最多,通辽市居第二,根据学生就业地域去向分析,我校学生就业分布于20个省和自治区,区内就业主要集中在赤峰市,其次是省会呼和浩特市,区外就业的学生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等省市地区,也有少数学生到上海江浙一带就业,具体见表2-9
2-7 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状况统计表
分类
城市
毕业生生源
数量
未就业
数量
就业数量
就业流向
区内
呼和浩特市
178
17
226
65
包头市
171
15
136
-20
乌海市
64
4
33
-27
赤峰市
435
29
767
361
通辽市
376
28
202
-146
鄂尔多斯市
139
10
138
9
呼伦贝尔市
215
15
87
-113
巴彦淖尔市
103
5
55
-43
乌兰察布市
295
26
81
-188
兴安盟
221
11
125
-85
锡林郭勒盟
126
6
96
-24
阿拉善盟
34
3
26
-5
小计
2357
169
1972
-216
区外
北京
0
0
31
31
天津
0
0
4
4
河北省
32
5
29
2
山西省
7
2
8
3
辽宁省
1
0
19
18
吉林省
3
0
5
2
黑龙江省
9
1
8
0
上海市
0
0
1
1
江苏省
0
0
4
4
浙江省
0
0
5
5
安徽省
20
1
16
-3
江西省
7
4
3
0
山东省
31
1
29
-1
河南省
36
10
16
-10
湖北省
1
0
2
1
湖南省
10
2
4
-4
广东省
0
0
3
3
重庆市
0
0
2
2
甘肃省
6
2
3
-1
宁夏省
0
1
2
3
四川省
1
1
0
0
陕西省
2
1
0
-1
宁夏自治区
4
0
0
-4
小计
170
31
194
55
3)按单位行业划分,接收我校毕业生较多的行业有教育类就业515人,占已就业人数的22.1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就业281人,占已就业人数的12.08%;卫生和社会工作类就业20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8.7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类就业11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4.81%;建筑业类就业106人,占已就业人数的 4.56%。接收本校毕业生最多的前50家用人单位及用人数量具体情况见表2-10
2-8  接收赤峰学院2014届毕业生最多的前
50家用人单位及用人数量列表
序号
用人单位名称
用人数量
1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14
2
赤峰克什克腾旗草原旅行社有限公司
11
3
赤峰道谷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10
4
巴林左旗教育局
9
5
赤峰市铭驹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8
6
赤峰双飞信息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8
7
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
8
红山区赤诚教育辅导中心
7
9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7
10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7
11
敖汉旗惠仁医院
6
12
赤峰光大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6
13
赤峰信义置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6
14
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6
15
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族实验初级中学
6
16
内蒙古赤峰大神火锅炉有限公司
6
17
内蒙古菱海机电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6
18
赤峰奥赛体育健身有限公司
5
19
赤峰洪森图书有限公司
5
20
赤峰雅罗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5
21
赤峰远方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5
22
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
5
23
红山区华拓教育培训中心
5
24
红山区齐鑫培训班
5
25
红山区小白鸽二道街幼儿园
5
26
红山区育龙幼儿园
5
27
喀喇沁旗兴北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
28
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第一中学
5
29
兴安盟人民医院
5
30
赤峰市天达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4
31
包头高新人力资源派遣有限责任公司
4
32
朝阳宏文热电有限公司
4
33
赤峰博思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4
34
赤峰福人百姓餐饮有限公司
4
35
鄂尔多斯市宏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4
36
呼和浩特市特竑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4
37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梁山街小学
4
38
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中心校
4
39
内蒙古绰源林区森林防火指挥部
4
40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察院
4
41
内蒙古广虹农牧业机械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4
42
内蒙古元和投资集团
4
43
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街道办事处
4
44
扎赉特旗胡尔勒镇人民政府
4
45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赤峰市分公司
4
46
准格尔旗大路第一小学
4
47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司法局新华司法所
3
48
包头市创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3
49
北京中财万鑫科技有限公司
3
50
察哈尔右翼前旗第二中学
3
8. 待就业情况分析
2-9  2014届毕业生按性别、民族待就业情况统计表
学历
毕业
生数
待就业人数
比例
总数
汉族
少数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本科
2153
165
71
21
57
16
7.66%
专科
374
35
12
3
15
5
9.36%
合计
2527
200
83
24
72
21
7.92%
毕业生待就业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经过统计分析,部分毕业生待就业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暂不就业,等待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及准备考研;二是就业岗位未达到预期就业期望;三是部分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有所欠缺。
9. 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事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按照《赤峰学院关于制订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规定学生需要完成2学分的创新教育学习。为此,学校出台了《赤峰学院实践创新教育学分认定及项目管理办法》,每年投入实践创新教育专项资金80~100万元,用于支持学生参与和开展实践创新教育活动。2014年,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了实践创新教育实施细则,于10月份组织了实践创新教育项目申报工作,12月份组织专家组对各二级学院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审,共评选出重点项目32项,一般及自筹项目563项。
学校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通过就业指导课、各类创业大赛、赤峰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启动和创业项目入园、开办创业培训班、大学生创业社团建立、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热情、营造创业氛围,积极推动学校的创业工作。
据初步统计,2014届毕业生创业2人,带动在校学生共同创业6人,2014年在校学生创业11人,带动在校生共同创业15人。创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0.079%
三、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举措
赤峰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基本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体系化。在学校党政领导带动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的、高质量的就业。近年来,赤峰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就业工作领导重视,体制完善,加大资金、场地、设备及人力投入。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对毕业生业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在就业创业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实行双组长制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校书记和院长共同担任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级学院同时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主抓本院就业工作。学校设有招生就业处,全面负责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学校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充分利用和发掘潜在资源,积极推动学校就业工作,目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建立了学校统筹、学院推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全校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投入力度。招生就业处作为学校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职能处室,下设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及招生办公室四个科室,分别负责就业宣传、就业指导、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等工作,今年学校将赤峰市创业园赤峰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划归招生就业处,实行招生就业处与孵化基地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进行管理,专门负责创业指导与服务,各科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协作,共同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2014年,增设了远程视频面试室,小型接待室和洽谈室,招生就业处办公区达到500平,改善招生就业处工作条件,方便接待用人单位来访和召开小型洽谈会。选派人员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证”、“高校创业指导师”、“创业实训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4年学校投入就业专项经费45万元,全面支持就业创业工作。目前学校就业工作人员、场地、设备、资金全面到位,为更好的服务于毕业生,提升就业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创业园建设初见成效
2014年,学校将创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赤峰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6月份基地正式挂牌,9月份对旧图书馆进行改造,将1500平米作为创业园工作场地,内部设有创业苗圃孵化区、创业成长孵化区、培训及服务管理区等,投入资金 740 万元用于房屋改造、装修和急需设备购置,赤峰市创业园赤峰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由招生就业处负责管理。目前创业园基础设备齐全,功能完备。1116孵化基地正式启动,同时内蒙古青年孵化器落户孵化基地正式挂牌,已有1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园,2个项目注册,有效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加速了我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进程。目前仍有7个创业项目等待专家组评审,审核通过后入驻创业园。
20141月,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在校内开展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计划书书写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初赛和复赛,最终在决赛中获得创业项目二等奖一项、优胜奖一项、优秀奖一项、优秀指导教师奖2人及大赛优秀组织奖,共获得奖金8万元。通过组织参加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了学生的创业知识,同时为创业园遴选出一批符合入驻的项目。
20146月,学校成功举办了赤峰学院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共有90多个创业项目参赛,其中十个创业项目进入决赛。《郑氏香菇种植基地》、《内蒙古大学生口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园节能循环系统利用》、《美乐滋邮购中心》等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大赛的举办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意识,对创业氛围的营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获批为赤峰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由我校自己开办的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开班,目前有两期培训班已经结课,有57名毕业生培训合格获得相关证书,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传授了的基本创业知识,为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毕业生就业能力逐步提高
就业指导全程化,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基础。学校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各种就业、创业知识讲座,并对大二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两门课程均为通识必修课,学时为36学时。授课中为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导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书,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就业进行合理规划;就业指导主要从就业心理、就业技能、毕业生派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毕业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做好就业的准备。
多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通过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国家项目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考前辅导、申请困难学生求职补贴、组织毕业生进行素质拓展、深入企业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使毕业生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提高应试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就业能力。
(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充分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学校为全面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投入经费,鼓励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开拓本学院的用人市场,很多二级学院召开多场专业性较强的专场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稳定了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了专业对口就业程度。2014年,赤峰学院各二级学院共召开专场招聘会30余场,提供用人岗位1200个。
招生就业处与二级学院共同组成5个市场开拓小组,分赴自治区各盟市,及北京、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走访和邀请用人单位参加2014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我校2014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浙江、辽宁、黑龙江等地及自治区各盟市的28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带来了2700多个就业岗位,3000多名应往届毕业生前来应聘,共有1000多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全校总计毕业生就业岗位比 11.54
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支持力度。学校积极与赤峰市人社厅、赤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多形式的合作,开展了对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引进了用人单位进入校园开专场就业洽谈会,请到了成功企业家对毕业生就就业及创业进行指导、经验交流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五)开展定单、定向、联合办学,力促就业
我校积极开展定单、定向培养,与多家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力促就业。已开展的办学办学项目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与安博教育集团开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方向)及与青岛软件园开办的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移动开发方向)、经管学院与东方财富网开办的会计学(金融与服务方向)及与湘鄂情集团开办的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美术学院与巴林石集团开办的美术学(巴林石雕刻方向)、建筑与工程学院与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办的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历史学院与内蒙古博物院开办的考古学和文物鉴定等等提高了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就业工作。此外,学院还凭借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开展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
四、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积极推动招生、就业及人才培养联动,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充分考虑自身的整体办学水平,各二级学院的师资、教学条件,各专业就业情况,市场需求等,在保证优势学科招生规模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制定下一年度招生分配计划。同时修定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适当增设市场急需专业,2014年增设药学本科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扩大校企合作,增加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学校注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多家企业签定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引入企业教育理念,聘请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培养方案中加入由企业负责的培养内容,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毕业生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通过问卷、调研走访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学相长。在2014年调查问卷中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踏实肯干,但在语言表达,应变能力方面需要加强。
五、发展趋势和展望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今年我区高校毕业生达到116915人,较去年增长了2.85个百分点,就业形式依然严峻。我校在针对2015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中显示,现在毕业生能够较理性的考虑就业问题,不再盲目倾向于发达地区和追求高薪,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且有明确就业意向,积极主动多形式多渠道就业。2015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后,有毕业生1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在联系走访与我校合作多年的企业及实习基地时,发现餐饮服务业、房地产类企业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用人数量比2014年略有减少,制造类企业、教育类等企业基本未受影响,用人情况与2014年基本持平。但从我校今年2015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参会的用人单位看,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占主体,大部分基础性岗位在企业,管理类岗位则很少,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2015年,我校将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中心工作,直面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开拓就业工作思路,创新就业工作方法,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创业引领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赤峰学院
                                                         20141227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