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中国蒙古学学会、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和我校联合主办的《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山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科院、辽宁省朝阳市尹湛纳希研究会和赤峰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会长吴团英在会上做了主旨报告,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闫国飞、我校雷德荣院长分别致辞。
吴团英会长在报告中对扎拉嘎先生的《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从问题出发,事后解决问题的一部著作,是一部站在巨人肩膀上成就巨人的著作,是一部与人类伟大思想家对话的著作,是一部宏大学术志向的著作,是一部开启审视事物运动方式新窗口的著作。
雷德荣院长在致辞中说,本次研讨会是在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的,北京大学等单位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了会议的影响力。雷院长指出,扎拉嘎先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培养的学者,他不单是蒙古族的大学者,也是中国的大学者。赤峰学院西拉沐沦流域文化研究院非常有幸聘任老先生为该院的高级顾问,曾邀请他到学校讲学,为学校的文化研究传经送宝。扎先生是一位让我们值得尊敬与重视的“立足于自身学术实践,从中国学术实际出发,放眼于世界文化语境和全球格局的“理论思考与探索”者,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希望与会的赤峰学院学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向各位领导、专家学习,为推动赤峰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扎拉嘎先生的著作《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围绕如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探索性理论实践展开了多角度的讨论。
关于互动哲学的创新追求,北京大学王东教授认为,扎拉嘎先生是勇于树立“自己讲”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探索者,是“文化自觉”的哲学追求者。他在对中国各民族文学互动关系平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行本质、平行统一、平行统一辩证法等一系列哲学概念,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而探索较为完整的可行性的理论模式。王东教授认为,扎先生提出的理论观点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互动论”,是创新出新,是多元主体的互动哲学。
关于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探索,王东教授指出,扎拉嘎先生是一位充满哲学智慧的时代精神的感悟者和探索者,他敏锐地把握住了当今世界和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难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办法。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认为,扎拉嘎先生的这部著作是问题意识的典范,是对对立统一辩证法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平行统一辩证法”的价值在于对中国多元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价值依据。中央党校毛卫平教授认为,扎拉嘎先生的著作体现了从“仇必仇到底”转向“仇必和而解”、从对立统一辩证法转向平行互动辩证法、从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时代思想的转向。内蒙古师范大学格孟和教授认为,这部著作从现实问题出发,体现了“和谐统一”的时代精神。
关于平行、互动概念的普遍性和本质性问题,我校原副院长德力格尔教授作了题为“认知与语言的相似、平行与互动的哲学本质”的报告,对多年探索的语言的丰富与发展的哲学模式进行了论述,并对扎拉嘎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自己正是在扎拉嘎先生提出的平行互动哲学理论中得到了启迪、找到了依据。
与会其他学者围绕“平行统一”概念,多层面肯定了扎拉嘎先生对哲学思辨的充满热情的追求,并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充分肯定和评价了扎拉嘎先生提出的平行本质、平行统一等一系列哲学概念及其对蒙古文学研究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央视网(蒙古语频道)、光明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对《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宣传报道。(西拉沐沦流域文化研究院供稿 )
2017年12月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