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社区管理» 公寓管理制度

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收藏

关闭
首页
新闻管理
公文流转
赤院党字〔2024〕67号 关于印发《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4-07-15 11:22 发布人 : 党政办公文审批 发布单位 : 党政办公室


赤院党字〔2024〕67号



关于印发《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单位:

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经2024年校党委三届198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赤峰学院委员会

                                                2024年7月12日



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根据教育部《关于依托云平台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1〕11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通知》(内教学工函2023〕5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机制,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有机融入“五育并举”,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依托,统筹推进价值引领、空间构建、队伍进驻、资源下沉、学生参与、技术支撑、制度保障七位一体的大学生日常思政工作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与学校提质升级行动相结合;与深入学生、倾听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宗旨相结合;与学生工作运行机制改革相结合。

三、建设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打造集师生为伴、要素完备、功能齐全的公共物理空间和数字赋能服务平台;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构建,搭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场域,丰富社区育人场景和元素;通过优质育人资源下沉和育人队伍引入,加强过程性陪伴和伴随性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使学生思想政治融入学生圈层,实现“浸润式”教育;建设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稳定、作用发挥显著、社区充满活力、与其他要素协同合作顺畅的学生参与体系,增强学生自主、自律、自立、自信的意识与能力,提升育人的温度和效度,形成“价值共育、文化共享、成长共赢”的生动局面。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清单、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相关要求,定期编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规划,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 1 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检查指导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组长:赤峰学院党委书记、赤峰学院院长;

副组长:赤峰学院党委委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

成员: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负责统筹协调“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和日常事务管理。确保各部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面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年度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成效。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汇总上报建设推进情况,分析、研判建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五、建设内容

(一)公共物理空间建设

遵循“多功能集成”原则,积极推进原有老旧公寓改造和新公寓建设,盘活资源、优化空间,打造师生共处成长空间。在学生社区创建党员活动室、辅导员工作室、“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大厅、易班工作室、大学生国防动员实践教育基地、学业辅导室、心理健康辅导室、健身房、家长会客厅、爱心易购空间、爱心宿舍等多用途、多功能物理空间;同时加强应急救护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校园网运行中心、学生社区维修中心、文创产品体验中心、大学生健康管理科普宣教实训基地、爱心厨房、物流配送中心、校园浴室等社区现有功能空间的建设,将学生社区空间功能,延展成为管理、服务、育人的综合体,用心育人,浸润学生成长成才。

牵头部门:学生工作处

配合部门:党委宣传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网络信息中心、各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

(二)社区育人内涵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环境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社区内涵建设,不断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社区开展工作。

1.党建引领,完善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建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将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深入学生社区一线,协调驱动育人力量形成合力,形成学生社区育人共同体,从而将党建落实到学生生活最基层,真正将学生社区打造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阵地。

1)创建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

创建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按公寓楼栋划分成立党小组,各党小组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带领本楼栋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依托社区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党支部隶属机关党委,学生工作处负责党支部日常管理、指导工作。学生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学院党支部。

2)创建学生社区功能型团工委

创建学生社区功能型团工委,按公寓楼栋设置团支部,各团支部带领本楼栋团员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帮扶活动,积极协助社区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维护青年权益,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3)建立“三长”网格化管理模式

“三长”网格化管理,即楼长、层长、宿舍长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担任楼长,负责全栋公寓学生的各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相关事务;辅导员担任层长,负责各层宿舍学生具体生活事务的管理与指导;宿舍长负责本宿舍的学生思想、心理等情况的收集和信息的反馈。

牵头部门:学生工作处

配合部门:党委组织部、校团委、物业公司、各二级学院

2.队伍进驻,推动多元育人主体扎根社区

1)学校党政各级领导联系学生社区

严格执行《赤峰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生和教师工作制度》,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 1 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深入社区联系学生,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每学期到所联系的党组织(含功能型党组织)至少参加 1 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创新联系方式,拓展联系途径,增强联系效果。

2)专职辅导员队伍进驻学生社区

建立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机制,制定驻楼工作指南,明确社区工作职责要求,辅导员在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有效实现辅导员与社区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进驻学生社区的辅导员,及时就近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党团建设、谈心谈话、扶贫帮困、应急处置等工作。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

3)思政教师走进学生社区

组织思政教师等常态化走进学生社区,在学生社区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其他思政队伍主导的深度交流活动,有效推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促进学生成长相结合。

4)学生组织服务学生社区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赤峰学院易班工作站、大学生自律会、舍委会、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学生组织,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大厅,开展窗口服务,同时各组织充分利用公寓设施,开展各种各样贴近社区学生实际需求的品牌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工作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社区治理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提升学生向上向善向学的综合素质。

牵头部门:学生工作处

配合部门:党政办、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组织

3.资源下沉,丰富学生社区思政育人实践

多方育人力量协同推进,聚焦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知礼守法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知礼向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让带“思政味儿”的思政实践,为学生社区育人机制“铸魂”。

1)国防教育根植学生社区

学生社区设置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办公室,持续开展征兵宣传,营造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组织学生报名参军。建设好赤峰学院参军报国预征连,夯实兵源预储,提高兵员质量,以大学生预备连为抓手,持续扩充预储数量,使预备连真正成为新时代国防后备人才的“蓄水池”,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储备更多高素质人才。

2)诚信教育覆盖学生社区

以诚信教育活动开展为契机,举办诚信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表彰大会、警示教育培训会等活动,凝萃国家奖学金、乌兰夫奖学金等奖项的获得者的成长经历、成长感悟等,在学生社区打造专题展。在学生中示范先进,激励鼓舞其他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可以推动学生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和行为模式,让知礼守法、诚实守信、知礼向善深入人心

(3)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融入学生社区

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发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心理教师、二级学院辅导员、公寓思政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等,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组建学生社区心理指导工作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在每栋学生公寓楼内增设环境温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面向社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供“菜单式”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

(4)劳动实践教育赋能学生社区

拓展劳动教育领域和范围。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增加学生勤工助学及志愿服务岗位,由辅导员或后勤工作人员担任劳动指导人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值班、新媒体宣传、整理图书、卫生保洁、餐厅服务、绿化养护等工作,进一步深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托文明校园创建、军训内务评比、学风建设月、毕业季等活动,做好寝室卫生打扫;组织传统节日劳动项目体验活动;联合工会、二级学院开展“劳模进校园”、校友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劳模,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5)专业力量嵌入学生社区

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以“学业导师”、“成长导师”身份在社区发挥作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组织学术名家、行业专家等优秀专业师资,常态化在社区开展主题讲座和沙龙分享,引导学生投身专业发展。邀请校内外专业安全教育队伍走进学生社区,将国家安全教育与通识培养、专业教育结合,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

牵头部门:学生工作处

配合部门:教务处、就业与校地合作处、各二级学院

4.数字赋能,推进线上学生社区“一站式”建设

建设易班“一站式”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深度整合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各项业务,扩展线上学生社区“一站式”建设。推出“集中式菜单式”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升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牵头部门:网络信息中心

配合部门: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处、计划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网络信息中心、校园安全管理处、教务处、就业与校地合作处、团委、物业公司

5.文化浸润,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元素,建设富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学生社区文化。

1)打造特色鲜明的楼宇文化

通过对宿舍楼命名、LOGO 征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社区“大家庭”概念;通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营造文明的寝室环境、和谐向上的寝室关系和健康活泼的寝室文化,形成一楼一特色,一层一亮点,一舍一专长的文化模式。

2)构建学院特色的文化长廊

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构建各二级学院风格化、多样化的多主题育人长廊,推动主流文化、学科特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有机融入社区文化空间,彰显学院特色文化,浸润学生社区,增进文化育人实效。同时,在长廊设计大赛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的培养。强化语言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自觉抵制庸俗暴戾语言。

3)建设宜居宜学的社区文化

通过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社区文化节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社区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化社区思政工作内涵,创新工作路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并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4)打造有亮点的宣传阵地

注重社区网络文化空间建设,把握社区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筑牢社区文化网络新阵地。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路径,通过网络积极构建浓厚良好的社区特色文化,完善社区文化育人体系,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品牌,让学生在社区网络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成才。

牵头部门:学生工作处

配合部门:党委宣传部、团委、后勤管理处、各二级学院

6.智慧服务,全方位保障学生学习生活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科技助力、管理协同、服务融合,把最好的资源提供给学生,打造智慧服务创新基地。随着校园服务增加,社区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度逐步提升,进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1)打造方便快捷的线下自助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云打印服务、吹风机、自助饮水机、全自动自助洗衣机、咖啡机、微波炉等便捷服务;

2)建设应急救护智慧教室,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增强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为打造平安社区、建设精神文明高地助力加油;

3)建设智慧校园—校园网运行中心,为学生提供网络续费、网络检修等服务;

4)建设学生社区维修中心,为学生提供宿舍门、柜子、锁具、窗帘等维修服务;

5)建设文创产品体验中心,可体验传统制作技艺,将本地特色文化与创意设计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展现的赤峰文化底蕴;

6)建设大学生健康管理科普宣教实训基地,定期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健康科普活动,是健康传播工作的强有力保障;

7)建设爱心厨房,解决留学生饮食习惯差异的问题;

8)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带动学生电商购物消费体验升级。

牵头部门:后勤管理处

配合部门:学生工作处、团委、网络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

六、建设进程

(一) 2024年上半年启动阶段

主要任务:成立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学生社区党组织,理顺工作机制,升级“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大厅,建立辅导员工作站,需要投入的项目有场地改造、设备购置。  

(二)2024年下半年探索运行阶段

主要任务:打开思政育人的新思路,形成渐趋成熟社区育人机制,保障社区各项工作顺畅。需要投入的项目有建设学生社区各类功能场所,开辟公寓楼内各类学生活动场地,购买易班平台功能模块,补充相关设备。

(三)2025年成熟阶段

主要任务: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符合高校定位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社区育人模式,搭建学生、教师、社会反映良好的育人平台。需要投入的项目有持续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大厅功能建设,依托社区推动各个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等。

七、建设保障

(一) 组织保障

成立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要求,确保相关组织、机构及时设立调整,保证工作人员到位。

(二)资金、物质保障

有效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专项设置学生社区建设发展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计划并及时划拨。每年投入资金保障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基本管理服务工作,以配备充足的建设资源、场地、软硬件条件等,需充分协调各方育人力量,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三)制度保障

制定相关奖惩制度或规定,对社区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消极,延误工作进程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及时处理。



访问统计
权限
可阅读者所有用户
可编辑者公文办理;新闻编辑
附件权限可拷贝者 : <所有用户>
可下载者 : <所有用户>
可打印者 : <所有用户>
支持的附件类型:
流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