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运动康复微专业招生简章
时间:2025-09-07
一、微专业介绍
运动康复微专业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面向老龄化社会康复需求与全民健身发展背景,依托赤峰学院体育学科优势及赤峰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构建“运动科学+康复医学”融合课程体系。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突出应用性与地域特色,培养学生掌握运动功能评估、康复训练指导、运动损伤防护等核心技能,为其未来在医疗机构、运动队、健康管理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健身俱乐部、养老机构等领域从事运动康复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运动康复基础理论与实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具备运动损伤评估、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常见肌肉骨骼与神经病损康复处理等能力,成为具备“康复知识+运动技能+临床实践”复合能力的健康服务人才,服务于全民健康与康复事业发展。
三、培养特色
政策导向:紧跟国家康复医疗政策,就业前景广阔;
产教融合:与三甲医院深度合作,真实病例介入,强化实战能力;
师资雄厚:校内外双师型教学团队,具备丰富教学与临床经验;
灵活教学:线上线下结合,注重实操与个性化指导。
四、课程计划
本微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专业核心和实践技能三大模块,共8门课程,16学分,授课时间安排在第3(大二秋季学期)至第5学期。具体课程如下:
其中包括32学时临床见习,学生将进入实践基地(三甲医院)参加临床康复实践。
五、课程简介
1.运动解剖生理学
系统讲解人体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性,重点分析运动状态下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响应与适应机制。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骨骼、肌肉、关节的协同运动原理,理解不同运动形式对机体的影响,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运动损伤学
课程系统介绍体育运动和日常活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与预防策略。内容涵盖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使学生能够科学识别不同损伤的风险因素,掌握基本的损伤处理原则,并学会制定有效的损伤预防方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3.康复评定学
本课程教授如何使用标准化工具与方法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损伤程度及康复进展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通过系统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精准的康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4.运动处方
课程讲授如何为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安全且有效的运动方案。以“运动是良医”为原则,课程内容涵盖运动类型、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的科学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设计运动处方的能力,以达到恢复功能、提升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5.肌肉骨骼康复
课程聚焦于人体肌肉骨骼系统常见伤病的康复实践。学生学习并实操一系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技术,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稳定性训练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重返日常生活和运动。
6.神经病损康复
神经病损康复课程主要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学生掌握基本的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技术等实操手法,旨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重新建立和代偿,改善其姿势控制、平衡能力和移动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7.运动按摩
运动按摩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各类按摩手法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通过按摩缓解肌肉紧张、促进疲劳恢复、预防运动损伤的操作要点,具备为不同运动人群提供按摩服务的能力。
8.贴扎术
本课程将系统教授肌内效贴、白贴等不同贴扎技术的原理、力学效应和实际操作。学生将通过练习,掌握针对常见运动损伤的贴扎方法及基本运动防护技能。
六、学制
学制:1.5年
开课学期:第3至第5学期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七、毕业与证书授予
学生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核合格,总学分达到16学分,且无违纪违规记录,经体育学院审核、教务处备案后,颁发赤峰学院运动康复微专业结业证书。
八、招生对象与条件
1.招生对象与计划
招生对象:赤峰学院2024级全体在校本科生(建议体育/医学/生物相关专业学生优先)
招生名额:20人(依据报名情况择优录取)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9月(具体截止日期以通知为准)
2.报名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良好,无处分记录;
(2)对运动康复与大健康领域有浓厚兴趣,学有余力;
(3)主修专业成绩良好,无不及格记录,综合素质较高;
(4)身心健康,具备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身体条件,能保证按时参加线下课程与临床见习。
咨询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欢迎有志于投身大健康与康复事业的同学们踊跃扫码咨询报名,成为“健康中国”需要的复合型康复人才!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