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学学院“青春杯”系列比赛
蒙古学学院开展“青春杯”汉语诗歌朗诵比赛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励大学生品读经典,展现青春风采,提供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019年12月30日上午,蒙古学学院汉文学教研室在崇学楼510教室举办了“青春杯”汉语诗歌朗诵比赛。
比赛打分原则满分10分,评委打分以8分为基础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按分数从高到低取前六名进行奖励。奖项设置为一、二、三等奖。经过激烈角逐,团体组获得一等奖的是16级双语二班的曹布道、葛秀梅、包月檀、包丹丹、孙那日苏,二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达古拉、韩红艳、常美玲以及16级二班的哈斯木仁、格日伦、 包月英、敖敦敖,获得三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王丽霞、王红霞、包海燕、文胜。单人组获得一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王红霞,获得二等奖的是16级双语二班的八叶、萨出日拉,获得三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文胜、王丽霞等同学。
用心演绎一首诗,用心聆听一份情。此次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感受艺术熏陶的平台,也让这个冬天多了几分温暖了,也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这是一种心灵的倾诉和触碰,我们相约在一起,共赏一份情。
蒙古学学院开展课堂教学技能比赛
为了强化我院学生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我院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力度,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实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锻炼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蒙古学学院汉文学教研室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经过参赛学生和评委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教学技能比赛于12月30日下午在510教室圆满结束,整个活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活动中一等奖获得者是16级双语一班的王丽霞,二等奖获得者是16级双语一班的萨楚拉和梁彩霞,三等奖获得者是16级双语一班的白小明以及16级双语二班的敖敦敖、倩玉、萨出日拉等同学。美好的时间总是让人觉得那么短暂,技能大赛活动虽已结束,但留给大家的记忆却是永久的。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技能大赛活动为契机,努力塑造自己成为师德好、技能高、业务精的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适时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在语文教育这个领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蒙古学学院举办硬笔书法比赛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展示学生硬笔书法风采,传承传统文化。汉文学教研室于2019年12月31日上午在510教室组织了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本次活动是在16级双语一、二班两个班进行,选手参加现场比赛。学生现场书写,然后评委组再现场打分,比赛时学生们都满怀激情,用心书写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汉字。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这次比赛表现出很积极的态度,乐于参加。经过评比获得一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韩红艳、获得二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李文霞、梁彩霞,获得三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白小明、文胜以及16级双语二班的格日伦、吴文孝等同学。通过这次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审美意识。对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并指导其更好地发挥特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蒙古学学院举办古诗词默写比赛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蒙古学学院汉文学教研室于2020年1月2日在崇学楼608组织了中国古诗词默写大赛。
经过评比获得一等奖的是16级双语二班的伊荣,获得二等奖的是16级双语1班的何永娟、苏日古嘎,获得三等奖的是16级双语一班的玉红、温都拉呼、16级双语二班的刘领兄、武文孝等同学。
中华经典诗词,好似一根无形的教鞭,鞭策着我们教师在工作之余,勿忘“充电”。通过开展古诗词的默写活动,不仅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而且使学生在此活动中,提高了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地开展这项活动,让“古诗”这一华夏精髓真正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其其格老师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