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 学院新闻

蒙古学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院简介

我院自2005年、2010年分别与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大学)联合招收蒙古语言文学、民俗学、历史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以来,至2021年为止共招收了80多名研究生,已毕业70 多人。2019年始我院顺利通过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蒙语文)授权点并开始接受调剂生。2020年招收学科教学(蒙语文)研究生10名,2021年招收学科教学研究生(蒙语文)8名。

蒙古学学院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博士22人;在校本科生374人、硕士研究生18人。

蒙古学学院有着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成立于1978年,是在原林东师范学校蒙文科的基础上设置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80年11月,成立了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蒙古语言文学系。1987年,在原政史系设置了蒙语授课政史专业。2003年合并组建赤峰学院,同年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成为第一批招收本科生专业之一,2005年始招收蒙汉双语方向和蒙授历史专业本科生,2006年蒙古语言文学系和原历史系蒙授历史专业合并组建蒙古文史学院。2014年始招收蒙汉翻译方向本科生,2019年6月改称为蒙古学学院。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两个本科专业。多年来,培养3000余名本专科生。

蒙古学学院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现有1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坛新秀,2名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主持人,10名校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主持人。科学研究平台有西拉沐沦文化研究院等机构。

近年来,先后出版60多部学术专著和编著,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创作“索龙嘎”奖等省部级奖项20多项。承担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自治区项目等共40多项。我院教师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全区性学术研讨会;多次承办了“昭乌达历史文化蒙古学学术研讨会”等全区性学术会议;也成功举办和承办了“新时期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等全国性会议和“语言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修辞学2017年会等有较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先后邀请24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保持正常的交流和联系。现有赤峰市蒙古族中学、乌丹蒙古族中学、海拉苏蒙古族中学、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等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

我院多年来,锻炼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和任课教师队伍,积累了对外学术交流和师生交流的丰富经验,由学院专业教授组成的学术导师和来自民族中学的实践导师。这支导师队伍完全有能力承担每年15—18名的学科教学(蒙语文)专硕研究生培养任务。

二、专业介绍

学科教学蒙古语文,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赤峰学院和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我院多年来培育精养并不断巩固提升的师范类主干专业。本专业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07专、2009本)、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和自治区级一流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蒙古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5)和蒙古语言学教学团队(2017)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蒙汉双语主干课程教学团队(2017)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项教学成果于2014、2018年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我院从建校以来在本专业上培养出近1360名人才,为八省区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尤其是八省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本专业急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本领过硬的、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在该专业上招收蒙古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本科生和学科教学蒙古语文研究生。我院,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教学内容,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力促进了内涵式发展步伐,整体实力和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三、导师简介

胡格吉乐图,男,蒙古族,1965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蒙古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校级重点学科-蒙古学学科负责人,自治区级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汉文学关系及比较文学、蒙古族近代文学、尹湛纳希研究等。有《尹湛纳希与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韩长寿,笔名:亚·查干木林,男,蒙古族,1972年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写作学等。荣获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赤峰市政府奖。有《人约黄昏时》、《转型时期的蒙古语诗歌研究》等文学和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金双龙,男,蒙古族,1974年生,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专著有“新疆东乡语语音研究”、“达斡尔语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东乡语研究”“蒙古族刺绣”等,曾获自治区社会哲学政府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玉 荣女,蒙古族,1981年生,中共党员 ,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学等。荣获自治区和市级奖项,有《蒙古族祝赞词、招福招请词、祭词》等著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海霞,女,蒙古族,1979年生,中共党员 ,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蒙古语及北方少数民族古文字研究、文化语言学等。荣获自治区和市级奖项,有《内蒙古大学所藏珍贵缩微品—欧洲所藏蒙古文古籍文献总目提要》等著作,主持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吴双福男,蒙古族,1981年生,教授,博士,自治区级“草原英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文学、蒙汉翻译学、《格斯尔》文化等,有《尹湛纳希作品汉译文研究》等学术专著,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迎春女,蒙古族,1982年生,中共党员 ,副教授,博士, 自治区级“草原英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古民俗与民间文学。有《德都蒙古“格斯尔”传说研究》等专著,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哈斯其木格女,1964年生,蒙古族,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古族文学、俄苏文学、日本文学及其相关比较研究等,有《蒙古民歌程式化研究》等编著教材和著作多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额哈斯图雅,女,蒙古族,1969年生,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修辞学、名词术语学、社会语言学。著有《蒙古语修辞研究-语言风格研究》等专著,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四.学制

3年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时间

(1)网上预报名时间: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

(2)网上报名时间: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

2.报名网站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六.拟招生人数

   2022年我院拟招生8-18名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七.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3日语或英语

(3)333教育综合 (4)蒙古文综合

    八.考试

(1)初试时间: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复试:具体复试和录取要求届时详见我校202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

   九.本院咨询电话

0476-8300262

0476-830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