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教务处文件
赤院教字[2019] 31号
赤峰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
各教学单位:
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根据《赤峰学院教学工作检查制度》(赤院院字[2018] 152号)、《赤峰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试行)》(赤院院字[2018]154号)、《赤峰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修订)》(赤院院字[2018]91号)及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学校开展了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形式与检查时间
本次教学检查分三种检查方式进行:
1.院部自查:各教学单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自查,并形成书面自查报告,该项工作于11月9日前完成。
2.常规建档材料检查与信息反馈:教务处组成材料检查组到各单位查阅常规建档材料、采集各项教学考核数据,并听取泛雅平台的使用情况和教育实习工作开展情况的反馈,该项工作于11月23日完成。
3.督导组检查:学生课堂纪律检查和教师上课情况,该项工作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于11月9日前完成。
二、检查内容
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教学日常管理制度、评教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2.教学运行情况:教学基本运行(含本学期开课情况、教学计划和任务执行情况、2019版培养方案制定情况、组织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情况、教研室活动情况、各年级教育实习及毕业生毕业实习情况、201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开展情况等);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情况;多媒体教学管理情况;期初考试情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存档情况;班导师工作及反馈情况;各教学单位教学督导工作情况各教学单位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情况等。
3.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落实情况。
4.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总结。
5.内涵建设情况:本学期在内涵建设及教学建设方面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绩;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检查结果
(一)总体情况
通过对常规建档材料、各教学单位自查报告的查阅,结合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总结发现,学校教学运行状况总体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 各教学单位均根据《教务处关于修订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赤院教字〔2019〕22号)制订2019版教学大纲,并在全校范围内执行。
2. 各教学单位教学运行状况良好,二级学院能够认真执行本学期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任课教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迟到旷课及请假情况明显减少,整体教学秩序良好。
3. 教学日志、试卷、毕业论文、班导师指导记录、教师听课记录、实习材料等各类教学档案材料存档基本齐全规范。
4. 根据听课反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整体状态较好。教师备课认真,教学材料齐全,学生基本认真听讲,教学效果较好。
5. 各教学单位对泛雅平台使用及毕业实习工作开展情况提供了很好的反馈意见。
(二)经验交流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基础医学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专项整治工作任务,不断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在10月10日至11月10日举办“课程思政月”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丰富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外国语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进行反馈及整改,促进了课堂思政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在平时工作中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考评点进行评定;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情况,作为教学督导的重点内容之一进行督导与推进。
2.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与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抓教风促学风,根据学校文件规定,对不及格课程累计达到相应学分的学生,经核实下达学业警告、试读或退学决定,通过召开学业困难学生座谈会,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服务团队,确定“一对一”的学业困难帮扶机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做好学习辅导工作。
3. 加大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理论课堂推行《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引领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加强创新教学,设立本院教改项目,通过召开教改中期检查汇报会,汇报工作进展及研究中的困难等,推动了教育教学研究力度。
4. 利用泛雅平台,内化“ISEC”理念,促进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
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在各项课程中积极推动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促进ISEC理念内化,强化了学生过程化学习。经济与管理学院通过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 积极推进考核方式改革。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学校通过规范化教学流程,制度化教学管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较为明显。
1. 课堂教学管理有待加强
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意识淡薄,存在“教师只要讲好课就可以”的不作为思想,对课堂教学监管不足;学生课堂管理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存在旷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等现象。
2. 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度缓慢
通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听课情况反馈发现,我校大部分教师均能认真备课,态度端正,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但部分教师仍存在“一言堂”问题,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部分教师存在PPT课件制作不规范,严重依赖课件,照本宣科等现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有效体现。
3.常规建档材料不规范
部分二级学院的常规建档材料存档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毕业论文指导记录中指导教师未签字,没有评阅意见,签字时间顺序混乱;调课未向教务处备案;评阅试卷未流水作业,试卷封面填写不完整,试卷标准答案没有评分细则,试卷分数修改未签名等。
四、面临的困难
部分二级学院提出教学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有待学校帮助和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部分学院专业师资紧缺或短缺,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部分学院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老旧亟待更新;部分学院实习实训场地紧缺。
五、整改意见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1.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促进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学管理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对广大教师的工作要求。学校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一是建立狠抓教学纪律的长效机制,严肃处理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管理行为;二是要求广大师生员工自觉执行各个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质量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常态化运行。
2.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引导教师从“应试型”向“应用型”转型,从“理论知识传授”向“能力素质培养”转型,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应用型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推动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及管理。
3.增强二级学院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二级学院主观能动性
二级学院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开展教学建设、推行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学团队的力量,加大教学奖励力度,探索将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形成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局面。
4. 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优化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
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在人、财、物投入方面,优先建设重点专业和新增专业,及时更新老旧实验仪器设备,及时补充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督促二级学院及时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加快实验实训楼建设进度,从根本上缓解因办学规模扩大而导致的教学场地紧缺的问题。
教务处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