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思政教学 共促能力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025年9月13日至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个教研室开展了具有学科特色的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室结合课程特点,通过线上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优化教学方法。

9月13日上午9时至12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线上参与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手拉手集体备课会。教师们聆听中央民族大学王冬丽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讲座,并观看自治区高校该课程教学展示,进一步明确了教材教学思路与设计方法,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全体教师以线上直播、视频回看的形式,请董昀、赵海、徐志祥等专家围绕“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阔步迈向农业强国”等专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开展备课活动,助力教师们深刻把握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推进新学期教学工作;9月17日上午8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首先集中观看了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务中老师主讲的线上培训课程。在随后开展的研讨环节中,教师们结合个人备课情况与教学实践,就课程内容理解、教学重点把握等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教学思路,提升了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紧扣“四维学情分析框架”,针对学生在“劳动价值论当代阐释”等知识点的认知薄弱点,计划将“数字平台经济”“人工智能治理”等现实热点融入教学,助力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破解时代难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分析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推动道德教育创新发展。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也是全院教师凝聚育人共识、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契机。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完善集体备课机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切实把思政课堂建设成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