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生物)
时间:2025-08-29 16:28:47 来源:作者: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生物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和生物学专业基础,持续关注教育学和生物学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较强的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5.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
6.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并理解本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三、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为38学分。课程设置详见表1。
表1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38学分)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 QG000001 | 外语 | 2 | 一 | 国家规定 | |
QG000002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一 | |||
QG000003/ QG000004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二 | |||
QG000005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1 | 二 | |||
学位基础课 (8学分) | QW000001 | 教育原理 | 2 | 一 | ||
QW000002 | 课程与教学论 | 2 | 二 | |||
QW000003 | 教育研究方法 | 2 | 二 | |||
QW000004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2 | 一 | |||
专业必修课 (8学分)
| QB060101 | 2 | 二 | 国家规定 | ||
QB060102 | 2 | 三 | ||||
QB060103 | 生物学发展史专题 | 2 | 一 | 方向自设 | ||
QB060104 | 生物学学科基础与前沿 | 2 | 三 | |||
专业选修课 (8学分) | 学科素养类课程 (2学分) | QX060101 |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创新研究 | 2 | 二 | |
QX060102 | 中学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 2 | 三 | |||
教育专业类课程 (2学分) | QX000001 |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 1 | 三 | 学校规定 | |
QX000002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1 | 三 | |||
QX000003 | 教育数字化前沿 | 1 | 三 | |||
QX000004 |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 1 | 一 | |||
QX000005 | 班主任工作与课堂管理 | 1 | 三 | |||
专业特色类课程 (2学分) | QX060103 | 中学生物学活动课创新设计与实践 | 2 | 二 | 方向自设 | |
QX060104 | 中学生物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 2 | 三 | |||
实践 教学 (8学分) | 校内实训 | QS000001 | 教学技能训练 | 1 | 一、二 | 学校规定 |
QS060101 | 微格教学 | 1 | 二 | |||
校外实践 | QS060102 | 教育见习 | 1 | 一 | 国家规定 | |
QS060103 | 教育实习 | 4 | 四 | |||
QS060104 | 教育研习 | 1 | 一-四 |
1.课程补修。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入学后,补修教育学、心理学,不计学分。跨专业学生入学后,需补修生物学教学论、普通生物学两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2.课程选修。专业选修课分为学科素养类课程、教育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类课程,每类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总计选修学分不少于8学分。
3.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与书面作业、课程论文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要求研究生通过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实践(实验)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的课程与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五、培养过程与方式
1.指导方式。有序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撰写等培养环节,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协同育人。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工作,并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在课程学习、项目研究、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写作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全程指导;校外实践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选题、开题、写作等环节进行相应指导。导师组协助双导师做好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等工作。
2.培养过程。统筹安排研究生培养过程,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交叉并行、有机结合。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校内外导师和导师组,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研究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培养单位备案。课程学习一般在前3个学期完成,同时开展校内实训、校外见习、教育调研等实践教学和研究活动。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从第四学期开始开展1个学期的集中实习,实习期间要开展针对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教育研习活动,开题与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通讯评审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3.教学方式。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等适切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采用分段和集中形式开展,
实践教学总学时累计不少于1学年,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主要在第1学年完成,包括教学技能训练(1 学分)、微格教学(1学分),总学时为54学时,主要任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语言运用、板书、新媒体使用等模拟练习。可采取课例分析、说课、微格教学、虚拟仿真实训以及教育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实施校内实训。其中,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三笔字”、微格教学以课程形式进行,三笔字由学校统一安排,总计36学时,微格教学由各培养单位安排,总计18学时。其他教育教学技能训练采取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普通话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课及试讲比赛和案例评析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第二课堂等途径开展。
其他如课例分析、说课、虚拟仿真实训可依托专业必修课开展。
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在第1学期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见习时间。主要任务包括:教学观摩、教研观摩、文化体验。
3.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从第4学期在学校建立的实践基地开始进行,时长为1个学期。学校统一组织教育实习,原则上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并与所学专业相符。教育实习主要任务包括:教育实习准备、学科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学研究实践等,围绕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研究问题,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为撰写教育研习报告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做好充分准备。
4.教育研习。教育研习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与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有机结合。教育研习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等,并通过课堂实录、教育日志、教育教学案例等记录自己的反思与收获。
培养单位要制定明确的实践计划、任务和考核要求。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七、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
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选题应与专业领域(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应当是学位申请人独立完成的应用研究型论文或实践成果,注重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课程开发方案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导师要切实做好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开题与撰写各环节的指导工作。开题应在教育实习前完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具体要求如下:
1.个人研究计划
学生在入学后三个月之内,应该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研究的选题范围,并制定科学的研究计划,提交培养单位备案。
2.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开题报告要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要以公开方式进行,开题与通讯评阅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审查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文献与资料收集、整理、综述能力,以及选题定位的合理性,主要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和框架设计的逻辑性。
3.进展报告
在撰写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过程中,强调过程性的管理与评价,学生要按研究计划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
4.评阅与答辩
所撰写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必须经过导师认可,专家评阅认定合格,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答辩应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的中学生物学教师或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答辩应从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研究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学生是否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答辩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管理办法》。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毕业和学位授予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相关文件。
本方案自2025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实行。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25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