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全日制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赤峰学院全日制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生物医药理论,强实验工程技能,具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的生物与医药工程技术人才。具体要求为: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生物与医药相关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相关实践技能,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领域的某一方向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科技文献与资料。

、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设置

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见表1

表1全日制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32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学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

4学分

QG000001

外语

2

国家规定

QG0000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公共选修课

3学分

QG000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QG000004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

QG000005

工程伦理

1

专业必修课

8学分

QB060301

生物工程技术前沿

36/2

方向自设

QB060302

高级生物化学

36/2

QB060303

高级微生物学

36/2

QB060304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6/2

专业修课

11学分

QX060301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36/1

方向自设

QX060302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36/1

QX060303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36/2

QX060304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

36/1

QX060305

组织培养技术

36/1

QX060306

生物信息学

36/2

QX060307

细胞培养技术

36/1

QX060308

发酵原理与技术

36/2

QX060309

合成生物学

36/2

QX060310

生物反应工程

36/2

QX060311

生物分离工程

36/2

QX060312

现代仪器分析

54/2

实践教学

6学分

QS060301

专业实践

216/6

3-5

学校规定

2. 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专业实践不少于6学分。理论18学时计作1学分,实践36学时计作1学分,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3. 课程补修

跨学科报考的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4.考核方式

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具体考核方式,鼓励开展全过程考核。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培养过程与方式

1. 指导方式。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工作,并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在课程学习、项目研究、实践教学与论文写作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全程指导;校外实践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选题、开题、写作环节进行相应指导。导师组协助双导师做好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等工作。

2. 培养过程。统筹安排研究生培养过程,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交叉并行、有机结合研究生入学个月内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校内外导师,入学三个月导师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研究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培养单位备案课程学习在前2个学期完成,同时开展专业实践和研究活动。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研究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第三学期完成报告,开题与论文(或实践成果)评审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六、专业实践

1. 实践时间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经历研究生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无2年企业经历则不少于1年。原则上需完成全部课程后进行专业实践,特殊情况下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

2. 实践内容及形式

专业实践的内容应与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相一致,实践形式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可参照以下方式灵活进行:

1)校内科研课题实践:依托实验室、研究中心由校内导师设立有关工程类的实践项目,研究生根据导师意见和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项目,完成以科技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实践。

2)校外导师指导实践:利用校外资源,由校外导师设立实践项目,研究生根据导师意见和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项目完成专业实践。

3)专业实习基地实践:依托本领域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结合工程实际岗位,由学院组织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

4)自选实践单位: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等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自主外出实践须由导师对其实践项目内容、工作量、时长、与学位论文的密切程度进行审核,并提出详细审核意见,经学院签章同意后,方可外出实践。

3. 实践考核

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需提交专业实践报告,学院组织专业实践考核小组,根据工作量、表现及单位反馈评定成绩,审核后填入《赤峰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结果汇总表》,并报给研究生院备案,合格者给予相应专业实践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需要重新参加专业实践环节。

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

1. 内容与形式

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选题应与专业领域(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源于生产实践或具有明显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拟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论文(或实践成果)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可以采用研究论文、产品研发、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要求论文(或实践成果)设计思路正确,技术路线明确,数据真实,语言叙述通畅准确,文章结构合理,在理论观点或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性,或有一定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

2. 考核与管理

1论文(或实践成果)开题

研究生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或实践成果)开题报告,论述选题依据、研究方案、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论文(或实践成果)选题与专业实践结合,采用答辩形式,各专业硕士学位点统一组织开题答辩和评审,合格者进入论文(或实践成果)研究阶段,不合格者需重新开题。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检查论文(或实践成果)进展状况、审查研究生综合能力、把握工作方向和提高论文(或实践成果)完成质量的必要环节,一般在第4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报告应重点论述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内容及进展状况,是否按计划完成等关键问题。中期考核采用材料审核形式,由审核小组根据报告情况提出评价和考核意见。

3)评审与答辩

研究生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规定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答辩。论文(或实践成果)须导师认可,通过审查和专家评审合格后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专家组成(一般应有相关企业专家参加)。未通过者需修改论文(或实践成果),间隔半年再次申请答辩。答辩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管理办法》。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同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毕业和学位授予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相关文件

本方案自2025级全日制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