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为庆祝第16个联合国“国际中文日”,2025年4月14日至15日,赤峰学院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来自2024级的来华留学生在汉字艺术、遗址探访、非遗实践等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文的独特魅力。

汉字与非遗碰撞:红山撕纸艺术展现中文之美

4月14日下午,在赤峰学院实验实训楼B座307教室,留学生们身着传统汉服,在非遗传承人萨仁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独具特色的“红山撕纸艺术”。他们以手代剪,将汉字的结构与撕纸技艺巧妙结合,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作品。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Talha表示:“以前只知道汉字是写出来的,没想到还能‘撕’出来,太神奇了!”

f537a7fa97604ecb9bf40dc81c153840.pngbd360cf5c6a24409acab54a6d441e233.png

6cc2600a34b94023926be97fe5008f9f.png

手绘文明密码:甲骨文彩绘解锁汉字起源

4月15日上午,留学生在国际教育学院的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了甲骨文复活计划工作坊。在国际中文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留学生们用彩笔绘制临摹了“日”、“田”、“水”等象形文字。来自巴基斯坦的Zainab举着自己绘制的“春”字甲骨文说:“这些图案就像图画,让我明白了汉字最初是古人观察世界的日记!”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留学们在绘制甲骨文的同时也惊叹于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生命力。

56fc2b83e5d94018bf023b8242cd8e6c.png

7211aff598934c29b222ec15db5b2e68.png

探访北疆文化:二道井子遗址4D观影震撼心灵

4月15日下午,留学生们前往二道井子博物馆,实地探访红山文化遗址,并通过4D技术沉浸式体验了数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逼真的视听效果让留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NOVI兴奋地说:今天参观的这个博物馆很漂亮4D电影也很震撼,这些让我对中国文化更加着迷!

a19558b9704343389481fefd9faafa84.png

9e3f57fec3ad4294b66a88416edb2d22.png

bbd85c1db5274897980bb8d8b4be726c.png

诗词朗诵、书法互动:松山区文化馆上演文化盛宴

结束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参观,留学生们来到松山区文化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活动在悠扬的古琴声中拉开帷幕,松山区文化馆馆长杨春炜致欢迎辞。随后,留学生们与玉龙乌兰牧骑的文艺志愿者共同朗诵了《游子吟》《卜算子 咏梅》等经典诗词,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任振涛在致辞中表示:“通过组织留学生吟诵诗词、书写毛笔字,可以让留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欢迎仪式后,留学生们参观了“和美北疆 日出红山”红山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及非遗展馆。最后,在书画教室,李晓光老师为留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了汉字的演变历史,来自全市书法协会的老师们指导留学生体验书法创作。来自卢旺达NASSER认真写下”字,笑着说:“我要把这份‘穿越时空的礼物’带回家!”

  

f6ddccc200b344a59e213da383e809b7.png

6d3198285e4047a4a9b345ac9bf118cf.png

38cd8e5b50b9444d8488ac447b1a9a24.png

搭建文明互鉴之桥,打造国际中文教育品牌

本次活动以赤峰学院中外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为依托,充分融合红山文化、非遗技艺和中文教学,为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体验。未来赤峰学院将继续深化此类活动,推动中文教育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度融合,让更多外国青年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理解中国”。

供稿: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与交流合作处)

校对:丁滢(学生)、王煜森(学生)

审核:永胜、王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