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网站
  • 首 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科室负责人
    教研室负责人
    工作职责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支部建设
  •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导师简介
  • 团学工作
  • 就业创业
  • 校友专栏
学院网站
  • 首 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科室负责人
    教研室负责人
    工作职责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支部建设
  •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导师简介
  • 团学工作
  • 就业创业
  • 校友专栏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生教育
  • 导师简介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生教育
  • 导师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赤峰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

日期:2025-09-03发稿人:

赤峰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 质中学英语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教育专业和英语学科专业 基础,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较强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 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5.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6.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丰 富的人文知识,了解教育专业和英语学科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

7.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人 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三、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 3 年。在校学习年限(含 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5 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 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为 38 学 分。课程设置详见表 1。

表 1 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38 学分)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

(6 学分)

QG000001

汉语言文学基础

2

一






国家

规定

QG0000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

2

一

QG00000/

QG00000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二

QG00000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

述研究

1

二


学位基础课

(8 学分)

QW000001

教育原理

2

一

QW000002

课程与教学论

2

二

QW000003

教育研究方法

2

二

QW000004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一


专业必修课

(8 学分)

QB130101

中学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

2

二

国家

规定

QB130102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2

三

QB130103

英语听说实践

2

一

方向

自设

QB130104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2

二

专业

选修 课

学科素养

类课程(2

学分)

QX130101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

一

方 向

自设

QX130102

中学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

2

三

QX130103

翻译理论与实践

2

三

(8

学

分)


教育专业

类课程(2

学分)

QX000001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1

三



学校

规定

QX00000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

三

QX000003

教育数字化前沿

1

三

QX000004

体育与心理健康

1

一

QX000005

班主任工作与课堂管理

1

三


专业特色

类课程(2

学分)

QX130104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案例

分析

2

三


方向

自设

QX130105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1

二

QX130106

文学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1

二

实践

教学

(8

学

分)

校内实训

(2 学分)

QS000001

教学技能训练

1

、

二

学校

规定

QS130101

微格教学

1

二


校外实践

(2 学分)

QS130102

教育见习

1

一


国家

规定

QS130103

教育实习

4

四

QS130104

教育研习

1

四


1.课程补修。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入学后,补修教育学、心理学, 不计学分。跨专业学生入学后,补修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史选读两 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2.课程选修。专业选修课分为学科素养类课程、教育专业类课程、 专业特色类课程,每类课程至少选修 2 学分,总计选修学分不少于 8 学分。

3.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与书面作业、课程论文 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要求 研究生通过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 报告、实践(实验)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 行期末考核。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的课程与教学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具体要求详见《赤峰学院研究生课程学习与考核

管理规定》。

五、培养过程与方式

1.指导方式。有序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或 实践成果)撰写等培养环节,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协同育人。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工作, 并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在课程学习、项目研究、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写 作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全程指导;校外实践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 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位论 文(或实践成果)的选题、开题、写作等环节进行相应指导。导师组 协助双导师做好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课程学习、 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等工作。

2.培养过程。统筹安排研究生培养过程,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交叉并行、有机结合。研究生入学后通过互选的方式确定校 内外导师和导师组,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研 究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培养单位备案。课程学习一般在前3 个学期完成,同时开展校内实训、校外见习、教育调研等实践教学和 研究活动。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 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从第四学期开始开展 1 个学期的集中实习, 一般实习期间要开展针对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教育研习活动, 开题与论文通讯评审时间间隔不应少于 8 个月。

3.教学方式。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教 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等适切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 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采用分段和集中形式开展。 实践教学总学时累计不少于 1 学年,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 1 学期。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主要在第 1 学年完成,包括教学技能训练 (1 学分)、微格教学(1 学分),总学时为 54 学时,主要任务包括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语言运用、板书、 新媒体使用等模拟练习。可采取课例分析、说课、微格教学、虚拟仿 真实训以及教育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实施校内实训。其中,教学技能 训练中的“三笔字 ”、微格教学以课程形式进行,三笔字由学校统一 安排,总计 36 学时,微格教学由各培养单位安排,总计 18 学时。其 他教育教学技能训练采取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 普通话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课及试讲比赛和案例 评析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第二课堂等途径开展。其他如课例分析、说课、虚拟仿真实训可依托专业必修课开展。

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在第 1 学期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 见习时间。主要任务包括:教学观摩、教研观摩、文化体验。

3.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从第 4 学期在学校建立的实践基地开始进 行,时长为 1 个学期。学校统一组织教育实习,原则上采取集中实习

的方式,并与所学专业相符。教育实习主要任务包括:教育实习准备、 学科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学研究实践等,围绕学位论文(或 实践成果)的研究问题,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 为撰写教育研习报告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做好充分准备。

4.教育研习。教育研习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与课程学习和论 文撰写有机结合。教育研习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或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等,并通 过课堂实录、教育日志、教育教学案例等记录自己的反思与收获。

培养单位要制定明确的实践计划、任务和考核要求。具体要求详 见《赤峰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七、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

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选题应与专业领域(方向)的培养目标 相一致,来源于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学位论文(或实践成 果)应当是学位申请人独立完成的应用研究型论文或实践成果,注重 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 告、行动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课程开发方案等。学位论文(或 实践成果)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 万字。

导师要切实做好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开题与撰写各环节的指 导工作。开题应在教育实习前完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 究计划、开题报告、进展报告、评阅与答辩等,具体要求如下:

1.个人研究计划

学生在入学后三个月之内,应该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研究的选题范围,并制定科学的研究计划, 提交培养单位备案。

2.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开题报告要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 告要以公开方式进行,开题与通讯评阅时间间隔不应少于 8 个月。开 题报告审查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文献与资料收集、整理、综述能力, 以及选题定位的合理性,主要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和框架设计的逻辑 性。

3.进展报告

在撰写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过程中,强调过程性的管理与评 价,学生要按研究计划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 断完善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

4.评阅与答辩

所撰写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必须经过导师认可,专家评阅认 定合格,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答辩应在毕业前 一个月内进行。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 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或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答辩应从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研究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 量等方面重点考查学生是否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答辩具体 要求详见《赤峰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管理办法》。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 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同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毕业和学位授予具体要求详见《赤峰 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相关文件。

本方案自2025 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实行。

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赤峰学院逸夫理工楼  联系电话:830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