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类)(2019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8-2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类)2019版

一、专业 代码:070101

二、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赤峰、面向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数学教育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尚的政治思想觉悟、优良的师德师风、深厚的教育情怀,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熟悉数学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及其教学实践具备数学思维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能在中学、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与管理的教学骨干或教育管理者。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与行业锻炼,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目标2:具有扎实的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能有效解决中学数学教学问题,灵活驾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目标3:能主动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德育管理、组织和领导能力,能胜任学校、年级及班级育人管理工作,具有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目标4: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掌握反思方法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能利用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实现自我发展。

四、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学习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守师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指标点1.1 政治素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思想政治信念。

指标点1.2职责使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教育情怀: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认同中学数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数学教师职业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具有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层的教育情怀;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学生人格,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立志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

指标点2.1 职业认同:理解中学教师工作的意义,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具有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层的教育情怀具有对数学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毕业后有志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具有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指标点2.2 关爱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理解、关爱和信任学生,对学生发展抱有积极期待,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事业心,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指标点2.3 个人修养: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

3.学科素养:熟练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有严谨科学思维,具有良好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能力;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指标点3.1 学科基础:熟练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指标点3.2 核心素养:具有基本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指标点3.3 综合应用:了解一定的跨学科知识,了解数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中学数学学科的内容和方法,领会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之间的联系,能用较高观点认识初等数学。

4.教学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理解教材内容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认知特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等校内外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教学体验,并能初步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

指标点4.1 教理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理解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内涵,能够认识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的特点,掌握数学学科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初步掌握在教学中促进中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指标点4.2 教学技能 具备扎实的数学教学技能,能够运用数学教学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能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并能够对学生发展过程和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地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获得教学体验。

指标点4.3 教学研究: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教育实践的教研活动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中学数学教学工作。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青少年心理认知特点和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班主任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班集体建设的工作规律和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班主任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能够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指标点5.1 德育意识:树立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

指标点5.2 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积极参与主题班会,初步具备班级管理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心理辅导技能与方法,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能够在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学生。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充分认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育人活动。掌握综合育人路径和方法,能够因材施教地开展育人工作;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有参与和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能力。

指标点6.1育人理念:掌握教育学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特点及教育方法,基本形成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意识。理解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理解数学在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数学文化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并能有机结合数学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指标点6.2育人实践:树立三全育人理念,理解数学育人价值,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将数学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有机结合,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数学学科优势与特长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7.学会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反思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并进行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指标点7.1职业发展:具有终生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资讯,明晰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反思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并进行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

指标点7.2反思创新:具有教育反思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能够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反思、批判能力,养成反思习惯;学会基于质疑、求证、判断进行独立思考,具有反思创新意识。

8.沟通合作:掌握沟通合作学习方式,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能够与中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指标点8.1沟通能力:具有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指标点8.2合作能力: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分享和交流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学制:标准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166.5学分并获得体育合格证(含大学体育课和体质测试),准予毕业。

2.学位条件:学生达到毕业条件、平均学分绩点达到1.5及以上,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比例

修读方式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能力模块

必修

47.5

28.5%

选修

8

4.8%

专业基础能力模块

必修

13

7.8%

专业核心能力模块

必修

39

23.4%

专业拓展能力模块

选修

19

11.4%

专业实践模块

必修

9

5.4%

创新创业能力模块

必修

5

3.0%

实践能力模块

必修

26

15.6%

合计

166.5

100%

1


毕业要求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关联矩阵

课程名称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形势与政策

H

M

H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

H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M

M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H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H

H

L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L

H

M

大学1234

L

H

M

大学体育1234

H

L

M

入学教育

M

H

安全教育

L

H

M

军事理论

M

H

L

军事训练

M

H

L

劳动教育

H

H

L

心理健康教育

H

H

H

计算机应用基础

L

H

M

心理学

H

H

M

H

教育学

H

H

M

H

学科教法

H

M

M

H

思想政治理论选修

H

M

自然科学选修

H

M

M

社会科学选修

H

M

人文体育选修

M

H

美育教育选修

H

M

数学分析1

H

H

M

数学分析2

H

H

M

数学分析3

H

H

M

高等代数1

H

H

M

高等代数2

H

H

M

解析几何

H

H

M

概率论

H

M

H

常微分方程

H

M

H

复变函数

H

M

M

大学物理

H

L

M

初等代数研究

H

L

L

初等几何研究

H

L

L

实变函数

M

H

M

近世代数

H

M

M

初等数论

H

M

M

数学建模

M

H

H

数值分析

M

H

M

教师口语及普通话训练

L

H

H

书法

M

H

现代教育技术

H

M

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

M

H

H

H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H

M

M

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H

H

M

C语言

M

M

L

数学实验

M

M

泛函分析

M

L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M

M

中学数学解题研究

M

M

L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M

M

L

数学思想方法

M

M

L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M

M

中学数学课件制作

M

L

H

数学图形绘制软件实训

H

L

L

教学技能实训

H

M

L

教育教学实训

H

M

H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

H

H

创业基础与务实课程

H

M

H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H

H

H

创新创业项目

H

H

M

毕业论文(设计)

M

H

M

H

课件制作技能训练

H

L

L

教育实习

H

H

H

H

M

M

H

三笔字

M

H

根据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填表,表内填写字母H、M或L,其中H表示该模块强支撑指定的毕业要求,M表示该模块中等支撑指定的毕业要求,L表示该模块弱支撑指定的毕业要求。


、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