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2007级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赤峰学院文学院2007级本科生

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一、答辩对象:

参加本届毕业论文答辩的是2007级本科学生120名。其中129人、233人、328人、430人。

二、答辩时间:

201162-3日(上午8:00-11:50、下午2:30-5:50),请相关老师、同学们准时各就各位。答辩具体程序依据《论文答辩须知》进行。

三、答辩规则

1.请学生们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定稿并在答辩前一天递交电子文档。未完成定稿或不递交电子文档,不能参加答辩。

2.各答辩组依据答辩须知,按抽签次序对每篇论文进行答辩,务必做到客观公正,如发现下载或抄袭文本,不予通过并如实报至答辩委员会。

3.各答辩组对每篇论文给出合理的成绩,并从中按比例推选出优秀毕业论文,比例在5%-15%之间,对上报的每一篇论文排出名次并写出评语和推荐理由。

4.各答辩组务于620日前完成各种表格的填写工作,并统一报送归档。

5.文学院答辩委员会对答辩工作全程认真监督,对各答辩组推荐的毕业论文有审查的责任。

6.学生如对论文成绩等有意见,可向答辩委员会提出,再由答辩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做出最后裁决。

四、文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及成员名单:

主任 委 员:王昌东

副主任委员:孙永兰

      书:刘晓惠

      员:董连祥刘慧敏 张无为 杨书评 王丽君王 强

 

五、文学院答辩组划分及各组教师成员:

本届毕业论文答辩分六个答辩组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组、中国古代文学答辩组(一):

组长:董连祥     

成员:于淑华  霍雅娟 王亚慧 李景梅

第二组、中国古代文学答辩组(二):

组长: 孙  

成员: 马文奎王海萍  黄志程 刘晓慧

第三组、中国现当代文学答辩组(一);

组长:张无为  

成员:胡文贵  陈秋岩  赵艳艳  

第四组、中国现当代文学答辩组(二):

组长:王丽君     

成员:王文津  孟凡珍     徐海燕

第五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文艺学答辩组:

组长:杨书评  

成员:刘慧敏 刘春光  马焕然      

  张艳红  范亚杰 赵伟华

第六组、汉语言文字学、教学法答辩组:

组长:王昌东 

成员:徐广洲      孙永兰  刘本学 吴文杰

程国煜 王晓丽 刘晓惠       

 

说明:各答辩组秘书由组长指定本组一名答辩教师担任。

附:各答辩组教师及学生名单

 

 

 

文学院

2011520

 

 第一组、中国古代文学答辩组(一)

组长:董连祥    

成员:于淑华  霍雅娟 李景梅 王亚慧

地点:综合楼 412

答辩学生名单 (26人):

 

题目名称 

教师

 职称

学生

 班级

0    学号

1

酒中的唐诗

董连祥

 

王布和

071

07061150105

2

柳永的诗词

董连祥

 

 

072

07061150224

3

《山海经》神话研究

董连祥

 

 

073

07061150301

4

试析唐代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董连祥

 

 

073

07061150302

5

亡国之音-——浅析李煜词的风情与愁思

董连祥

 

昝建文

074

07061150407

 6

自然的回归,心灵的净化——浅论陶渊明田园生活对其文学的影响

董连祥

 

宿红柳

074

07061150427

7

浅析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些意象

董连祥

 

 

072

07061150207

8

柳永行役之情

董连祥

 

郝玲伟

072

07061150204

9

浅析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

董连祥

 

李文冲

072

07061150231

10

深情绵邈,婉转感人——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于淑华

副教授

陈佩瑜

072

07061150221

11

《诗经》中男子的无邪思恋——《诗经·国风》中男子的思恋诗

于淑华

副教授

 

072

07061150234

12

传统儒家孝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于淑华

副教授

邱焕然

073

07061150316

13

浅谈中国诗词中的茶文化

于淑华

副教授

 

074

07061150414

14

浅析唐闺怨诗、宫怨诗中的意象

霍雅娟

副教授

张小燕

071

07061150112

15

试论杜诗的叙事性

霍雅娟

副教授

 

071

07061150113

1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霍雅娟

副教授

潘晓敏

071

07061150114

17

李贺诗风与中唐尚奇的审美取向

霍雅娟

副教授

侯婧钰

071

07061150128

18

试论蒙古族安代的发展与演变

霍雅娟

副教授

 

073

07061150327

19

浅论唐宋词中的意象

李景梅

 

 

072

07061150212

20

小山为眉——浅析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小山形象

李景梅

 

徐新宇

074

07061150406

21

杜诗诗史性质的社会意义

李景梅

 

 

074

07061150424

22

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

李景梅

 

 

074

05041120105

23

浅析红娘形象

王亚慧

 

 

073

07061150312

24

子贡形象探微及其现代启示

王亚慧

 

伍雄杰

074

07061150404

25

从酒诗文浅谈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王亚慧

 

 

074

07061150411

26

孔子的性格与中国历史的演变

王亚慧

 

高天骄

073

07061150305

 

第二组、中国古代文学答辩组(二)

组长:孙     

成员: 王海萍  黄志程 刘晓慧

地点:综合楼 411

答辩学生名单(20人):

1

论李清照的忧郁情结

 

副教授

 

071

07061150123

2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与情

 

副教授

赵明悦

072

07061150213

3

文采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副教授

张雨倩

072

07061150232

4

李清照研究

 

副教授

 

072

07061150201

5

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水文化

王海萍

副教授

陶文军

071

07061150108

6

红楼梦的现代性表现

王海萍

副教授

李思敏

072

07061150220

7

关汉卿杂剧中的婚姻习俗

王海萍

副教授

 

073

07061150315

8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的变化和意义

王海萍

副教授

孟凡英

073

07061150326

9

试论西门庆的商业精神

王海萍

副教授

赵华华

074

07061150403

10

论《红楼梦》的饮食文化及其营养价值

王海萍

副教授

胡晓峰

074

07061150405

11

试论《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

王海萍

副教授

范尉红

074

07061150420

12

义字当头,光耀神州——透彻关羽

黄志程

 

张岩松

072

07061150203

13

中国古代官场文学

黄志程

 

张广亚

072

07061150206

14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人物形象

黄志程

 

 

073

07061150303

15

李渔《闲情偶记》的现代启示

黄志程

 

 

071

07061150127

16

诗佛与禅——论王维与禅文化的渊源

刘晓慧

 

李科研

071

07061150103

17

浅论苏轼对词的革新

刘晓慧

 

屈蒙蒙

071

07061150120

18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刘晓慧

 

孟琳琳

071

07061150129

19

浅议苏辛农村词的异同

刘晓慧

 

陶雅楠

072

07061150211

20

从古代诗词中探析的意象及其现代意义

刘晓慧

 

 

073

07061150325

 

第三组、中国现当代文学答辩组(一)

组长:张无为 

成员:胡文贵  陈秋岩 赵艳艳     

地点:综合楼 414

答辩学生名单(18人):

1

沈从文研究

张无为

副教授

贺振华

071

07061150101

2

论新诗现代化

张无为

副教授

 

074

07061150426

3

试论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张无为

副教授

鞠旭东

072

07061150208

4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剑气与箫心——以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为例

张无为

副教授

陈文杰

073

07061150321

5

暗涌的性别意识——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青春之歌》

张无为

副教授

上官

乐风

073

07061150317

6

平凡的世界、永恒的精神——浅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胡文贵

副教授

奚梅梅

071

07061150122

7

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苦难哲学及影响

胡文贵

副教授

 

072

07061150217

8

韩剧热的冷思考

陈秋岩

副教授

 

074

07061150429

9

评论电视剧《潜伏》

陈秋岩

副教授

 

072

07061150233

10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王晓娟

 

闫增珍

071

07061150110

11

台湾当代乡土派诗歌中的乡愁情结研究

王晓娟

 

 

071

07061150126

12

从军旅歌曲窥探军旅文化

赵艳艳

 

 

071

07061150124

13

第九艺术初探——从《仙剑奇侠传》看

网游文化的社会意义

赵艳艳

 

郝爱萍

072

07061150230

14

人间苦难的一片净土——儿童文学纯善的社会价值

赵艳艳

 

杨艳云

072

07061150214

15

妇女解放,一条由感性走向理性的路——由电视剧《婚姻保卫站》看妇女解放

 

 

范婷婷

074

07061150421

16

大陆与台湾抗战电影

 

 

梁佳伟

074

07061150417

17

电影《暖》的情绪表达

 

 

孟楠婷

074

07091200213

18

王朔电影的颠覆性

张无为

副教授

吕晓旭

073

07061150310

 

四组、中国现当代文学答辩组(二)

组长:王丽君      

成员:王文津   孟凡珍     徐海燕

地点:综合楼 413

答辩学生名单(16人)

题目名称 

教师

 职称

学生

 班级

0    学号

1

自我与人性的缺失——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

两性

王丽君

副教授

宝毅平

072

07061150218

2

浅论京海之争

王丽君

副教授

 

072

07061150229

3

浅析迟子建小说的叙述视角

王丽君

副教授

 

074

07061150422

4

一个贫民作家的精神历程——从女性形象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

王文津

 

赵志华

071

07061150106

5

沉沦与复兴——梳理2000-2010年中国电影

发展历程并探究其民族性问题

王文津

 

李静敏

071

07061150118

6

民歌文学与大跃进运动的关系

孟凡珍

 

张科为

072

07061150210

7

透过《生死疲劳》看莫言的农村情结

孟凡珍

 

贾云霞

073

07061150307

8

浅析林语堂散文中的生命观

孟凡珍

 

 

073

07061150319

9

生命力的遒劲张扬——浅谈昌耀诗歌的生命意识

孟凡珍

 

姜厚彬

074

07061150401

10

《雷雨》中周繁漪命运悲剧的探析

孟凡珍

 

许春波

074

07061150408

11

沈从文用白色形容的人

孟凡珍

 

 

074

07061150419

12

论《白鹿原》现实主义手法下的陕西乡土情歌

 

 

徐钰玲

074

07061150412

13

浅析老舍和沈从文不同视角下的文学理想

 

 

 

072

07061150222

14

刘震云小说的拧巴艺术——刘震云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

徐海燕

 

 

072

07061150225

15

浅析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徐海燕

 

闫文华

072

07061150226

16

浅谈鲁迅笔下的阿Q

王文津

 

郭瑞贤

073

07061150309

 

五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答辩组

组长:杨书评 

成员:刘慧敏 刘春光  马焕然   王 强    

张艳红  范亚杰 赵伟华   马 会

地点:综合楼 405

答辩学生名单(18人):

 

题目名称 

教师

 职称

学生

 班级

0    学号

1

角色意识与人性观念的冲撞——比较分析于连与拉尔夫精神生活的深刻矛盾

杨书评

副教授

田丽静

073

07061150308

2

试论《百年孤独》中的婚姻悲剧

杨书评

副教授

张丽娜

073

07061150314

3

浅议人性的缺失——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杨书评

副教授

 

073

07061150323

4

浅析宫崎骏电影主题

刘慧敏

教 授

钱新明

071

07061150104

5

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浅析文化的变迁

 

讲 师

 

074

07061150402

 6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美学形象之比较

张艳红

讲 师

刘雪萍

073

07061150320

7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真善美

张艳红

讲 师

崔雪君

071

07061150121

8

《狄公案》和《福尔摩斯探案集》比较

刘春光

讲 师

褚国芳

074

07061150428

9

浅析《西游记》与《堂吉诃德》中的游侠精神

刘春光

讲 师

赵国伟

073

07061150304

10

同花异果——由《无间道风云》对《无间道》的改编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刘春光

讲 师

 

074

07061150410

11

飘来的佳人——浅谈《飘》中女性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马焕然

讲 师

齐智慧

074

07061150425

12

夹缝中生存的玫瑰——从《圣经》和同时期中国文学作品看女性地位

马焕然

讲 师

 

074

07061150423

13

试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以《人间词话》为例浅析

 

讲 师

 

073

07061150318

14

飘在风中的舞者

范亚杰

副教授

 

072

07061150223

15

安娜之死解密

范亚杰

副教授

吴利琴

072

07061150228

16

女性困境的共鸣——《安娜.卡列尼娜》和《雨中的猫》中女主人公对比

赵伟华

讲 师

杨云帆

074

07061150413

17

浅论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女性觉醒意识——以斯嘉丽和王熙凤为例比较分析

赵伟华

讲 师

宋丽婷

073

07061150311

18

茨威格小说女性心理研究

 

讲 师

白静泽

071

07061150117

 

第六组、汉语言文字学、教学法答辩组

组长:王昌东  

成员:徐广洲   晓 孙永兰 刘本学 王晓丽

      吴文杰  程国煜 刘晓惠 金  枚 薇 

地点:综合楼 406

答辩学生名单(22人):

题目名称 

教师

 职称

学生

 班级

0    学号

1

从《说文》部字看中国古代玉文化

王昌东

副教授

段晨婧

071

07061150111

2

浅析汉语词语的古今意义之别

王昌东

副教授

李江澎

072

07061150202

3

从模因角度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孙永兰

副教授

 

071

07061150109

4

广告语言的陌生化现象

徐广洲

 

 

073

07061150322

5

浅析礼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人文影响

徐广洲

 

卢红日

074

07061150418

6

汉语新词语浅析

 

 

谢麟骏

071

07061150125

7

浅谈广告语言中的修辞魅力

 

 

刘亚男

072

07061150217

8

广告的语言艺术美

刘本学

副教授

程艳影

073

07061150324

9

广告与消费

刘本学

副教授

谷文飞

074

07061150416

10

阴阳平衡观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王晓丽

副教授

张海月

071

07061150116

11

语言及其文化因素

王晓丽

副教授

 

073

07061150306

12

《论语》成语文化内涵略论

程国煜

副教授

景媛芳

072

07061150215

13

从《说文·系部》颜色词透视古代的服色文化

程国煜

副教授

智晓萍

074

07061150409

14

论不同时代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吴文杰

副教授

 

071

07061150102

15

反义关系的不平衡现象

吴文杰

副教授

 

071

07061150107

16

纳西语和汉语的构词法比较

 

 

赵丽冬

072

07061150205

17

影响会话交际的语义因素

 

 

吕志坤

072

07061150209

18

返源修辞格在广告中的应用及特点

 

 

于海清

071

07061150119

19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研究

刘晓惠

 

 

072

07061150216

20

从近五年高考作文的变化来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

刘晓惠

 

李孝耀

073

07061150330

21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浅探

 

 

何江平

071

07061150115

22

孔子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刘晓惠

 

苑晓丽

073

07061150313

 

论文答辩须知

一、学生在答辩时,先简要报告毕业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2. 所采用的资料和主要方法;

3. 毕业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结论;

4. 毕业论文的价值及不足之处。

二、教师提问,其内容可以是:

1.要求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课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

3.考察鉴别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回答问题应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四、每名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20左右分钟,其中学生本人简要报告毕业论文内容约为10分钟,教师提问和学生答辩及答辩小组评议时间约为10分钟。

五、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情况书写评语并给出答辩成绩。

 

 

文学院

20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