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
时间:2025-09-29 17:24:39 来源: 作者: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及认证中期审核专业名单。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历经学校申请与自评、教育评估机构专家考查、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审定等全流程严格评审,成功通过教育部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认证结论为“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2025年9月至2031年8月)。
作为我校1958年建校初期便设立的中文科延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承载着67年扎根边疆办教育的使命——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3年升本前培养2946名学子,到升本后输送2114名人才,再到如今490名在校生规模,成就“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的佳话。此次认证通过,标志着该专业的师范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获国家权威认可,为我校师范类专业建设再添重要成果。
自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启动以来,文学院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为指引,组建由学院领导牵头、骨干教师为核心、师生代表参与的认证专项工作组,联动教研室、教务办、综合办、学工办,结合专业“厚基础、强素养、重实践”特质,从八大维度推进建设,尤其凸显三大特色:
一是构建“多主体、广协同、深融合”的UGSS育人模式
在学校UGS模式基础上,联动其他高校、实践基地与社会资源,形成“共建师资团队、共创育人平台、联合开展研究、共享优质资源”的UGSS新模式。2023以来年,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赤峰市教育局及各中学,举办“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新时代语文教育草原峰会全国学术研讨会2次,线上线下超千人参与,实现全国优质教育资源与边疆基础教育的深度对接。
二是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浸润式”师德与能力双育体系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现有专任教师34人,硕士、博士占比达91.43%,高级职称占比77.14%,远超认证标准;传承初代支边教师“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通过“名师典范引领+课程渗透+实践活动育人”三维路径,持续强化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
依托情境化课程实践与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以“赛学融合”学制体系为核心抓手,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学能力培养路径。同时,延续60余年经典话剧品牌项目,助力学生实现从书本理论到舞台实践、影像创作的深度转化。此外,专业学生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多次在“诗教中国”系列赛事、内蒙古自治区汉字听写大赛及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中斩获佳绩。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推行三科统编教材以来,师生团队积极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全市30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培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专业独有的贡献。
三是建立多元协同的质量保障机制
依托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优势,整合资源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拥有两门省级一流课程,以及两个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教师更以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优化课堂,同时联动基础教育一线开展实践教研,强化专业育人实效。
此次认证通过,是教育部对我校师范教育的肯定,更是专业发展的新起点。未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将继续秉持“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语文教师”的初心,以更高标准推进专业建设,力争成为区域师范类专业的标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