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尚德行 厚基础 宽口径 重实践 强能力 高素质
 
  文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生态文学探析——文学院特邀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马晓华教授做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5-11-04 12:00:00
 
 
114下午,文学院特邀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晓华教授在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出席此次讲座的有党总支书记何荣杰、院长周建华、副院长孙永兰、副院长杨书评及我院部分师生近230人聆听了讲座。
马晓华教授的学术讲座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在一带一路的视阈下,探讨生态文学,找寻蕴含其中的生态理想和道德呼吁,“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学术探求,旨在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此次讲座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生态文学”的界定;二、生态文学的思想界定;三、俄罗斯生态文学的伦理视角;四、从电影《狼图腾》看草原生态;五、报纸、网络中的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研究。马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生态文学的概念,及关于“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区分等。我们从而了解到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的不同之处,生态批评不等于生态学加文学批评,更多的是吸收生态哲学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通过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生态整体观和浮士德精神来体现生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最后,用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来论证生态主义不是复古主义,用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来论证渔猎文学中“人性”和“兽性”的关系,并从生态审美学的角度深刻解析了电影《狼图腾》,以蒙族作家满都麦倡导的精神深入了解了生态整体这一特性,引导我们更加推崇草原文化,发展生态文学和生态保护。
  最后马教授还与我院师生就生态文学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讲座,马教授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评析引导我们从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态文学,生态保护,并引领我们如何把党的十八大的方针路线引入文学,以文学的视角关注生态,关注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从而去创造更美更好的内蒙古。
 
马晓华教授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会员,内蒙古社科研究会会员。编写教材《外国文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专著《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



 
 
  相关附件:  
   
 
   
 
 
赤峰学院   图书馆   办公系统   北京大学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内蒙古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赤峰学院文学院  建设单位:网络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