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2015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5-04-29 00:00:00 来源: 作者:
文学院2015年工作计划
文学院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在学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精神指导下,拟在学科、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在党建、管理、社会服务方面焕发新气象。以《赤峰学院2015年工作要点》为指导,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内涵建设为根本,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端正教风,引导学风,严肃考风,净化院风,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学科建设:着眼长远、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合理布局。
1.文学院围绕学院发展目标,研究学科发展趋势,全面规划,优化结构,强固基础,突出重点,培育特色,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这一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打造精品学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凝炼研究方向,提升学科层次。努力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校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大力建设的基础上,全力开展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建设,拟申报学校重点扶持学科。认真打造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以后申报做准备工作。
2.围绕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文学院需引进古代文学方向博士1名,充实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引进古代汉语博士(或硕士)1名,充实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已引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毕业)1名,为该学科准备力量。同时注重对于现有学术团队(即校级优秀科研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的培养扶持,构建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同时积极做好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育工作。
3. 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在研究方向拟在比较文学、辽金文学、赤峰民间文学等几个方面上凝练。
二、专业建设:提升质量,强化内涵,有效建设,稳步发展。
文学院共有三个专业: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三个专业。文学院拟从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招生宣传、就业创业指导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有效建设。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面对新的社会需求,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主题,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队伍建设、条件建设为保障,瞄准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战场,坚持以人为本,励精图治,科学发展,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力争将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3-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通过5-8年的努力建成一个教学体系先进、课程设置合理适用、教师队伍优良、教学条件现代化、教学管理规范高效、教学质量和水平较高、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有一定规模与效益的重点专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高起点构建“厚基础、强技能、广适应、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按“套餐加自助”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合理设计课程模块,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确保学生个性发展。文学院按照学校工作要点,拟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参加遴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文学院其他专业稳定向前发展。
三、课程建设: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文学院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统筹规划、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提高,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学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按照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目的,全面提高各类课程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水平。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优秀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为目的。合格课程全面铺开建设,从合格课程中择选优秀课程,再从优秀课程中向学校推荐精品课程。文学院拟申报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
四、科研方面:夯实基础,团队攻关,提高水平,形成特色。
组织好攻关团队,充分发挥文学院现有10余名教授的学术科研水平,融入现有5名博士,利用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辽金文学研究中心、赤峰民间文学研究所三个平台,凝练方向,亮出特色,协同发展。文学院希望经过努力,力争做到:
1.科研队伍建设要有新举措。科研队伍是科研的命脉,目前文学院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对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强化在职进修、外出访学,提高学历等措施,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给博士、给青年教师加担子,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团队、汉语言文字学团队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着力提升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
2.区域文化研究要有新突破。本着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和凝练科研特色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力争在比较文学研究、辽金文学研究、赤峰民间文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3.基础科研要有新成绩。激发调动文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同时要通过文学院全体会议上强调基础科研,进一步明确基础科研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基础科研有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发表出版。
4.科研项目管理要上新台阶。由于多年常抓不懈,目前文学院全体老师的项目意识明显增强,项目数量明显增加,项目质量也明显提高。文学院现有工作:督促现有项目按期完成,及时申报新项目,使科研项目上新台阶,力争实现申请国家级项目的突破(这个有一定难度,文学院将努力争取)。
5.学术活动要有新特色。继续组织本院教师举办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气氛,加大学术交流力度,选派本院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以外,同时聘请高水平专家讲学、指导科研工作。
6.重点学科建设要有新亮点。着力打造新的稳定的更具实力的学科团队,争出高质量的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以教授、博士为主体,冲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等高层项目,力争有所收获。
五、实践环节: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
文学院坚持“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的原则,按照“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基础;形成方向优势,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打基础,包括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基础。三年级抓方向,以“方向课程”为载体,一方面强化基础,一方面按学生兴趣进行方向分流,按方向提高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四年级抓特长,让学生凭兴趣和爱好任意选修本专业以外任一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多侧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全面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实习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首先,建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这一系统由三大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一是专业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三是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实践体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此目标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其次,注重第二课堂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训。在保证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课内课外结合。
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岗前培训的力度。积极借用、整合资源,为学生搭建课外训练平台,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学校与实习基地间的直接通道,扩大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可由原来的学校、机关、新闻媒体扩大到社会各行、各业,以适应毕业生实习多样化的需求。注重实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有关业务部门学习锻炼,或进行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使实践教学全程化,制定实践能力梯次训练培养方案。文学院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有分有合、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由综合到职业的梯次培养训练方案,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拓展性能力训练活动。实践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在规划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相互贯通,使实践教学全程化,从大学一年级一直贯穿到大学四年级。
六、其他工作
除以上工作外,文学院还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常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列入常规动作进行管理,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文 学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