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编辑:
更新:2018-03-29
阅读:人次
寒假期间,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2015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供燃气方向)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32天的“热源运行暨供热系统庭院管网节能诊断”学习实践。
本次实习将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实习和“内蒙古自治区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以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夏建军教授的“供热系统热损失研究”科研项目为基础,进行了关于“了解供热系统庭院管网运行方式和常见问题,掌握庭院管网数据分析与节能诊断的方法,了解并分析用户热负荷的构成,总结耗热量规律,研究降低热力系统能耗的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习。
实习前,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实习动员会议。会上,学校、富龙集团、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实习学生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学校实习政策规定、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技术规范等。为有效指导专业实习和课题研究工作,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夏建军教授的主持下,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编制了实习指导书,指导书堆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及分工、实习要求、实习组织及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及要求、课题研究相关的基本信息、仪器设备使用指南和现场测试指南等都作出了详细说明。
实习过程中,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夏建军教授担任总指导。学生分为四个实习小组,每个实习小组由一个教师带队指导组进行具体指导。教师指导组由我校专业教师,清华大学博士生、硕士生和富龙热力运行公司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现场实践教学和学生对实习研究课题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初步分析的技术指导。学生实习小组根据实习要求和课题研究实际需求,分别选定节能住宅、非节能住宅、公共建筑和非节能平房住宅作为实习建筑。每个实习小组负责5座不同的热力站及下属的庭院管网和末端建筑,力求较为全面地获得这一类型建筑物的耗热量规律。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不畏严寒,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和课题研究任务。
实习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学生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及日常表现占40%,实习中期答辩、最终答辩和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分数占60%。
这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实习,特别是通过实习及对采集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加深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切实提高了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寒假期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供燃气方向)专业2016级、2017级学生也分别开展了供热运行实习、供热燃气认知实习,均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实习效果。
作为我校目前唯一的一本招生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供燃气方向)专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满足地方和行业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新路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了不懈努力。(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迟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