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核评估工作 >>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更新日期:2018-06-05  浏览: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

   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简称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 强化”。

   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要从重视投入与规模的外延建设转向更加注重质量与结构的内涵建设。审核评估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高校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审核评估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确立适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首先体现在教学中心地位上,教学中心地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二者都需要学校从思想上正确理解办学定位、教学地位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则需要学校建立健全条件支撑机制、管理制度、监督与评价体系等,从制度层面对人才培养质量加以保障。
二 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分类评估、分类指导的要求,审核评估方案在设计上要体现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与实证性五个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旨在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与运行状况,反映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持续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目标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目标导向性,主要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何改进、实施,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标性原则要求审核评估关注学校自身目标的确立、保障、达成与改进情况。

(三)多样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促进学校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原则,克服同质化。多样性评估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鼓励高校办出特色这一理念。

(四)发展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五)实证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做引导、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实证性原则不仅贯穿于审核评估专家组的进校考察过程,而且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审核评估以学校自评为基础,要求学校的自评和自我我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专家组对学校做出判断时,也要以事实和数据为支撑,增强说服力。

三、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

   审核评估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主要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最终形成不分等级的写实性报告。考察的重点在五个方面:一是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二是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三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四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五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这五个方面简称“五个度”。

   “五个度”构成了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估思路,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人才培养输入输出全过程。通过考察学校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和师资保障在培养过程中能否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培养输出的学生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评价。

美术学院
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