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画”说九九重阳 古今情怀道不尽
重阳节,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
“九九”两阳数相重,
故曰“重阳”;
因日与月皆逢九,
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
一元肇始,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唐代诗人王维17岁那年,由华山之东的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只身一人来到华山之西的京城长安谋取功名。重阳佳节,思乡怀亲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代画家石涛根据王维诗意创作了《重九登高图》,向人们展示了登高望远的重阳风俗,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任伯年《把酒持螯图》
重阳期间,螃蟹肉质鲜美、蟹黄肥厚,是食蟹的大好时节。清末画家任伯年的《把酒持螯图》,表现的正是重阳节的这一习俗。
《把酒持螯图》为任伯年于1882年创作而成,他继承了中国民间绘画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的特点,同时借鉴西方绘画中的冷暖色调,把各种鲜艳的色彩放在统一的色调中,强调和谐,又运用西洋画的白粉来减缓鲜艳色彩的对比关系,形成了艳而不俗的风格。画面中几只煮熟的螃蟹,色红似火,一旁的酒壶颜色暗青,衬得螃蟹愈发鲜美;篮中盛开的黄菊、白菊,在暗赭色篮子与黑色菊叶的映衬下,更显怒放身姿。
唐寅《东篱赏菊图》
《东篱赏菊图》为唐伯虎35岁左右所作,图中青松翠柏,枫叶流丹,茅亭耸立,满地金菊傲霜怒放,争芳斗艳;陶渊明与友人坐于岩石之上,一边赏菊花,一边品香茗,侃侃而谈;一名童子正在辛勤地浇灌菊花,另有三人煮茶烹茶;前面怪石嶙峋,溪流潺潺,远处壁立千仞,峰峦耸峙,烘托出“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氛围。左上方有唐伯虎自题诗一首:“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石涛《重九登高图》
秋高气爽,意境高远,观之犹如聆听了一曲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令人荡气回肠。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笔简墨淡,极尽变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排奡纵横、生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跃然纸上。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重阳赏菊》
《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十二个月的深宫生活,此为《月曼清游图》册第九页,描绘了重阳节宫廷女子们观赏菊花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