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本色 赤子情怀
来源:赤峰学院校友处 更新时间:2015-05-21 12:00:00 浏览:


              
公仆本色 赤子情怀
                                          ——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区长林晶华

       
      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第一块液晶显示屏完成生产,第一单保税订单成功交易,这一切都发生在2015年的红山区。这些成绩不仅给予了红山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将在红山区的历史上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一个人看来,这些成绩不值得夸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老百姓切实利益尽职尽责是我们的本分”。他就是红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林晶华。
19651月,林晶华出生于赤峰市敖汉旗。1987年,从昭蒙师专毕业后,先后在新惠师范学校、红山区团委、红山区委组织部工作。1995年至2003年,先后任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组织二科科长。2003年至2013年,先后任巴林左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长、旗政府常务副旗长。20134月至今,先后任红山区
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中共红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丰富的任职经历、工作阅历和领导经验成就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扎实的能力素质,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敢抓敢管,敢于担当。在任巴林左旗常务副旗长期间,立足把巴林左旗打造成“文化名城、山水新城、宜居靓城”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完成了四横九纵路网格局,综合管网、供水、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左旗城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20134月,林晶华调任红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工业、招商、安全生产、交通、环保等工作。从旗县区到中心城区,工作环境变了,但工作标准没变,工作劲头没减。上要对区委、区政府负责,下要对老百姓负责;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好。这就是林晶华的性格。为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白天他马不停蹄的进工地、访企业,晚上他通宵达旦的读报告、查资料。随后,他又深入到经济开发区、农产品产业园区、经信、招商、安监、交通、环保等部门座谈,全面熟悉分管领域的工作情况。在上任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区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现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种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让他颇有收获:不仅对全区经济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也有了透彻的了解,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的方向。
红山区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在工业经济工作上,林晶华倾注了全部心血。针对“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比重偏低”这一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工业创新转型发展。他主动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为蒙欣制药、艾克制药、丹龙制药等7家企业争取“退城进园”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改造、扩建,为远联钢铁、金剑铜业、中色锌业3家企业争取电价补贴和大用户直供电配额,将昭乌达老工业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农产品产业园区成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他亲自找企业、银行和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积极搭建以助保金贷款、无抵押联担联保贷款、企业互助担保贷款为重点的政银企合作平台,千万百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他不遗余力抓招商,带领招商部门的同志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招商引资,浩克新能源汽车、拓佳电子、北京赛林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与太平洋建设集团、香港宝毅集团、韩国SK集团所属电信公司等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2014年,浩克新能源汽车、拓佳电子等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建成试产,红山区工业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质的突破。
201410月,按照组织安排,林晶华主持红山区政府工作。在全区领导干部见面会上,林晶华发表了就职演说。“组织上安排我主持区政府工作,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鞭策。我一定带领区政府一班人,踏实苦干,尽职尽责,努力把红山区的各项事业做好,努力让群众更多的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区政府班子的班长,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航标。”林晶华说。上任第一天,他就召集棚改、征收、规划、住建等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铁南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为避免因征收导致的矛盾纠纷,林晶华在秉承依法征收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行政明令的使用,更多的是用真情来推动征收工作的进行。在解决问题时,他用实际行动温暖民心。不少群众房屋拆迁后临时性居住遇到许多困难,比如租房问题、用水用电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只要接到群众反映,事无巨细,他都悉心解决。
铁南棚改工程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红山区作为赤峰市中心城区之一,承担着巩固国家卫生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园林城、森林城等重点工作任务,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方面承担着市、区两级双重压力,财政支出压力较大。为此,林晶华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性资金支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支持范围。另一方面,通过PPP合作模式,积极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同时,他还充分发动各方面力量服务棚户区改造,全面协调各个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对工作相互交叉的项目加强配合,使全区各部门紧紧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举全区之力创棚改之业。
如今的铁南,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建设景象。810074万平方米安置房全部开工,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在迅速跟进,铁南棚改呈现出蓬勃气象,“一年大变样,三年全完成”的目标正在实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群众就失去了工作基础。林晶华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凡是涉及民生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是他牵挂的事情,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优化居住条件,办好教育事业,一桩桩一件件的背后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为了改善老城区老旧小区的居民生活环境,他积极协调市住建部门,将老城区5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纳入年度改造计划,进行了综合改造;为了解决桥北地区群众买菜难的问题,他带着街道办事处、城管、规划等部门的负责人现场研究,将桥北规划展示馆改造成便民市场,实现了钓鱼台马路市场的退路进市,极大的方便了周边群众生活;为了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他和班子成员积极研究,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区里自筹的方式,建成了二院综合保障楼、计划生育服务站、红庙子地区医院和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他亲自调研,为农村及薄弱学校配备教师90名、补充教学设备1500万元,建成红庙子中学食宿楼、文钟镇中心幼儿园,完成8所学校标准化塑胶操场建设,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计划。一项项惠民之举,一件件利民实事,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也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更加密切。
到红山区两年多,林晶华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经常现场办公。他布置工作不说二遍,不玩儿虚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性格直来直去,做事果断,班子成员从不隔心。他待人诚恳谦和,无论对谁,总是那样热情。他常说,我成长在红山,熟悉红山,热爱红山,红山的这方水土和红山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我一定要尽我所能来回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自己钟情的事业殚精竭虑,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毫不推辞。如今他正在这片深爱着的土地上编织着红山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美好的明天,他希望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谈到母校时,林晶华表示,作为赤峰市唯一一所本科大学—赤峰学院坐落在举世闻名的红山脚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所赤峰人民自己的大学建设的更加美好,为学院未来发展提供全力支持,希望母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为地方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版权所有:赤峰学院校友会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迎宾路1号  邮编:024000